四中全會信息催A股闖新高 科技股勢領漲「十五五」
(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發布後,A股士氣大振,上周五上證綜指順勢拿下十年新高,半導體等科技股高歌猛進。業界、學界受訪者指出,四中全會為「十五五」戰略作出多項重要部署,以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為核心主線,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置於優先位置。鑒於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資源配置和價值發現、助力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料為「十五五」規劃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十五五」規劃建議所明確的產業發展路徑,將催生大量新資產配置機會,利於A股、港股行情演繹,其中硬科技、綠色能源、新消費等賽道被普遍看好。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四中全會公報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這些政策導向將為A股、H股帶來結構性長期投資機遇,尤其利好硬科技賽道如半導體(設備、材料、EDA)、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算力基礎設施)、商業航太、量子科技等板塊。
引導社保險資增配科技股
「今年以來,兩地市場科技股表現亮眼,A股硬科技板塊市值佔比持續突破,科創板『硬科技』屬性企業IPO募資佔比超60%,龍頭企業研發投入均值達15%,顯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反映資本對創新和技術的賦能;港股今年亦迎來科技企業上市熱潮,多家晶片、機器人、AI公司正在IPO進程中。」湯哲輝預計,未來五年,政策面將從「供給端」和「需求端」雙向催化科技股行情,「從供給端看,註冊制改革深化料進一步降低硬科技企業上市門檻,『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包容度持續提升,將催生新一輪科技企業IPO熱潮;需求端亦將加碼,『培育壯大耐心資本』等政策將引導社保、險資、產業資本等長期資金加大科技股配置,破解『科技研發長周期與資本短期逐利』的矛盾。」
基於四中全會公報判斷,除硬科技股外,湯哲輝認為新消費、綠色經濟等領域同樣將迎來戰略價值重構。他建議,新消費股投資需緊扣「消費升級+科技賦能」,例如智能家電、健康消費等賽道,既契合公報中增進民生福祉的導向,也受益於消費復甦與數字經濟融合,港股新消費標的憑藉「品牌國際化+運營規範化」,或成為跨境資本配置重點。綠色經濟股則以「雙碳目標與產業升級協同」為核心,新能源、節能降碳、環保科技等行業,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加速發展,也將是未來的投資熱點領域。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阮青松亦對香港文匯報說,四中全會公報中的重要提法,將構成「十五五」期間資本市場的主線邏輯。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成為核心政策抓手,未來五年政策面支持有望更聚焦於硬科技、先進製造、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與資訊基礎設施等領域,A股市場的半導體、算力、工業母機、高端裝備製造,以及H股市場的中資科技龍頭與互聯網平台企業,均有望迎來成長機會。
綠色轉型或成為發展新賽道
同時,四中全會公報中還多次出現「綠色轉型」、「綠色發展」及「綠色化」等關鍵詞,在阮青松看來,這表明中國未來五年將在碳達峰、能源結構調整、綠色金融、清潔技術方面持續發力。在此背景下,新的能源技術發展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將催生新的產業發展機遇。綠色能源、儲能、新材料、環保設備,以及與之相關的綠色債券、ESG投資或成為資本追逐熱點。
他亦留意到,四中全會公報民生主題排序較以往有所提前,凸顯國家對改善民生、保障民眾福祉的重視,意味未來五年政策面料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提供支持,利好教育、醫療、養老及生活服務等產業股。
刺激消費或側重供給側創新
此外,四中全會公報強調 「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則利於國貨潮品、文體旅遊等新消費板塊行情。「這為理解『新消費』打開了新思路,『十五五』消費刺激政策或將更側重於供給側創新,通過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和產品形態,來激發潛在需求。」阮青松舉例,AI驅動型消費(如AI個人助理、智能家居機器人)、銀髮經濟(涵蓋高端養老、健康管理、適老科技)以及情感體驗消費(如沉浸式文旅、本土文化品牌)等賽道,不僅會受益於市場自發增長,更可能獲得產業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從而迎來結構性成長機遇。
機構如何看「十五五」產業投資機會
中金公司:「十五五」期間可重點關注數字科技、空間經濟、高端製造、內需消費、生物科技等領域,包括推薦「人工智能+」、6G、低空經濟、航空航天、具身智能、固態電池、新消費、商品消費提質升級、創新藥及智慧醫療等。
華泰證券: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十五五」期間傳統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低碳交通運輸工具和新型電力系統等重點領域均有望加快建設。
中信建投:中長期建議緊扣「中國式現代化」主線,布局質效提升(先進製造、硬科技)、內需外貿(消費升級、高端出口)、安全自主(關鍵領域自主可控)與民生改善(養老、醫療)方向。具備技術優勢、效率優勢的細分龍頭企業將持續領跑,先進製造、硬科技等領域有望實現長期穩定增長,形成長牛態勢。
銀河證券:順應國家戰略、具備真實技術壁壘的科技企業將是A股投資的重要主線。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相結合驅動的服務消費賽道,順應新趨勢的新型消費等細分領域值得重點關注。「兩重」領域關注地方重大戰略項目建設的推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基建、建材、機械等領域企業將直接受益於訂單增長與業績釋放。
國泰海通:預計「十五五」期間更多政策資源將向消費與民生領域傾斜,如養老育兒、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的健全,服務消費、情緒消費、文化消費等新消費場景的創造等,都將成為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強調「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意味着智能製造與綠色低碳將貫穿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有望協同發展。
資料來源:券商研報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耐心資本匯流 機構資金瞄準新經濟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認為,從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來看,「十五五」時期中國資本市場將大有作為。多項戰略部署不僅將為資本市場注入「活水」,帶來更多優質上市資源和投資標的;同時也有望驅動市場深化基礎制度改革,以更好地適配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進而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改革方向,可見端倪。上周五,中證監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持續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競爭力,更好服務「十五五」發展目標和金融強國建設。
其中涵蓋五項舉措。一是着力增強資本市場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培育和發展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群體,完善「長線長投」的市場生態,加強長效化穩市機制建設;二是着力提高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充分發揮新三板、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等多層次股權市場培育功能;三是着力提升監管執法的有效性和震懾力,依法從嚴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活動;四是着力推動資本市場開放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有序推進市場、產品和機構雙向開放,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五是着力加強證監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
優質企業獲更暢通融資渠道
照此推測,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阮青松預計,「十五五」期間,註冊制料進一步趨於成熟,退市機制、資訊披露制度、和投資者保護機制也會趨於完善,這將有效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改善市場生態,為優質企業提供更暢通的直接融資渠道。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功能將顯著增強,同時也將在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創新、綠色低碳投資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在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看來,未來五年,資本市場制度體系有望向「創新包容」深化,進一步服務於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註冊制改革將從「全面落地」轉向「精準適配」,針對硬科技企業「高研發、長周期」特徵,持續提高包容性。資本市場料暢通「IPO—再融資—併購重組—退市」全鏈條機制,支持科技企業通過產業整合實現技術迭代,推動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資本市場資金端也將向『耐心資本』主導轉型,加強政策統籌,賦能科技產業。」湯哲輝認為,政策面料通過稅收優惠、長期考核機制等,引導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短期交易資本」向「長期配置資本」轉化,解決科技企業研發投入的資金穩定性問題;並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範圍與投資額度,吸引全球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配置中國新經濟資產,提升市場資金韌性。
規則 管理 標準料接軌國際
湯哲輝續說,資本市場開放格局也將向「制度型開放」躍升,從「通道式開放」轉向「規則、管理、標準」與國際接軌,有望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推動A股納入更多國際指數並提升權重,增強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定價權與吸引力,為科技企業和國家重點戰略領域引入更多資本。
五年規劃牽動A股 政策聚焦股領漲大市
由2001年「十五」計劃至今,中國合計共歷經5個五年規劃。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近期統計其間5個五年規劃中A股的市場表現。期內,上證綜指漲跌幅先後為-44%、+141.9%、+26%、-1.9%及+13.3%,年化波動率分別為21.5%、32.3%、23.5%、18.7%及15.8%,整體呈現漲多跌少、底部及指數中樞抬升、波動性下降的特徵。
規劃期間行情呈「首尾較強」
從時間維度來看,部分五年規劃期間,市場行情演繹呈現「首尾較強」特徵,可能意味着中長期政策改革預期升溫(初期)、規劃目標接近達成(後期+下一規劃憧憬)對市場表現有支撐效果。另外,五年規劃發布往往也對市場存在短期事件驅動效應。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歷次五年規劃《建議》前60天至當日,《規劃》發布後60天內,市場表現偏積極,滬指漲幅均值超6%,可能意味着《建議》對市場表現的影響存在「前置效應」(政策改革期待),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對市場的影響體現為「聚焦效應」(政策改革紅利具化)。
行業方面,歷次五年規劃着重發展部署的領域,多有較為出色表現,五年規劃產業導向的迭代,有助於驅動A股市場各階段相關板塊的輪動。
「十五」期間,內外部環境衝擊下市場承壓,政策受益的部分偏周期板塊,在市場表現不佳時段相對抗跌。
「十一五」階段,中國處於加速工業化之中、投資與出口拉動經濟高速增長,消費升級、製造升級、全球資源升勢等因素驅動消費、製造、周期商品板塊表現突出。
「十二五」期間,在戰略新興產業政策加碼與科技產業趨勢興起背景下,科技成長結構行情演繹。
「十三五」期間,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部署進一步深化,消費、科技、高端製造、綠色發展等龍頭公司有突出表現。
科技股市值佔比逾四分之一
「十四五」至今,國家對硬科技與高端製造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科技與製造成長板塊表現相對佔優。「十四五」新上市企業中較多為科技創新企業或者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疊加科技板塊亮眼表現,目前A股科技股市值佔比超過四分之一,已高於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市值合計佔比。
(來源:香港文匯報A08:要聞 2025/10/27)
字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