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PMI回調至49.3% 專家:極端天氣擾動無礙經濟向好恢復勢頭
(大公文匯網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製造業生產進入傳統淡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中國製造業PMI較前值下降0.4個百分點至49.3%,創三個月來新低。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受部分地區高溫、暴雨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製造業景氣度環比回落,但生產指數保持擴張,市場預期亦有改善。分析稱,需求端偏弱運行,以及短期極端天氣因素擾動,令中國經濟運行有所波動,鑒於製造業生產活動仍續擴張,製造業新動能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向好恢復基礎依然牢固,綜合內外部因素判斷,下半年增量財政政策將再加碼,製造業PMI有望圍繞榮枯線上下窄幅波動。
「製造業PMI景氣度的回落基本符合淡季特徵。」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7月製造業PMI環比回落,五大分項指標「3降2升」,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極端天氣等因素疊加,使得製造業內外需整體疲軟。總體看,生產保持擴張、需求有所放緩、中上游製造業保持較高景氣度,以及企業「補庫存」意願仍較謹慎等,是中國製造業運行呈現的主要特徵。
「反內卷」工作方向明朗
分企業類型看,7月大型、小型企業PMI均較前值下降0.9個百分點,分別報50.3%和46.4%,中型企業PMI較前值上升0.9個百分點至49.5%。當月,製造業PMI五大核心指標漲跌互現;其中,生產指數較前值下降0.5個百分點至50.5%,新訂單指數較前值下降0.8個百分點至49.4%,原材料庫存指數較前值下降0.3個百分點至47.7%,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較前值微升0.1個百分點,分別報48%和50.3%。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提醒,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續探底,加之地方政府加速化解隱性債務,傳統基建投資需求和居民消費增長受限。另一方面,工業企業在本輪「補庫存」過程中對「提前排產」持相對謹慎態度,「本輪工業『補庫存』力度或較溫和,且有顯着的L型右側特徵」。
記者留意到,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雖未提及「反內卷」三字,但進一步強調「反內卷」工作的重要性。會議要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具體措施包括「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為」等。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分析,中央繼續強調「反內卷」,表明本輪反「內卷式」競爭較上一輪「供給側改革」更市場導向,且兼具複雜化與差異化。他預計,中國政府或在未來兩三個季度內出台「自上而下」的政策框架指引,以期更好推進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進程。
增量財政刺激政策料加碼
業界情緒方面,7月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報52.6%,較前值提升0.6個百分點,表明業界對後市預期持較樂觀態度。
展望未來,溫彬強調,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預計下半年政策不會明顯加碼,但會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隨着宏觀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今年全年中國經濟大概率將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
秦泰相信,為鞏固房地產市場預期,下半年人民銀行有望開展10個基點的降息操作;同時,為進一步促進消費內生動力,中央財政或擇機加碼耐用消費品補貼並擴大補貼範圍,「下半年中國製造業PMI有望圍繞50%上下窄幅波動」。他說:「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重心將轉向國內大循環供需兩側的提質增效,通過『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為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堅實基礎。」
張寧補充說,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3%,經濟增長較為穩健,但經濟運行過程中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從中央政治局會議內容看,下半年將更強調落實落細已出台或計劃出台的政策措施,通過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他判斷,下半年宏觀刺激政策主要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變化,「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是增量財政刺激政策出台的時點,且政策利率仍有望調降20至30個基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