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訪|首屆數字教育周啟幕 建AI教學生態圈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楊盈盈)隨着全球數字化進程的持續深化,數字教育已成為提升競爭力與人才培養的關鍵。為進一步促進香港數字教育發展,香港教育城即日起配合特區政府舉辦首屆數字教育周2025。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指出,數字教育周等一系列活動旨在讓學校領導和教師緊貼科學和創科的最新發展,推動人工智能(AI)融入教育,為教育工作者構建實踐分享社群,了解更多創新、有效的數字教育方案和策略。他透露,教育城正密鑼緊鼓籌備「電子教學工具超級貨架」,致力為學界搜羅全球最優秀的教育科技解決方案,期望一系列活動有助建立AI教學生態圈,推動教育界與創科界加深合作,培育具國家觀念、有承擔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教育城自2000年成立以來的宗旨,是推動學界利用適切科技進行課程變革。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會繼續為本地教育界尋找並建構有效的科技教育工具與資源。」林峯分享,即日起展開的數字教育周2025,旗艦活動之一的學與教博覽2025將於7月2日至4日在香港會展舉行,設有三百多場分享會,「今屆增設內地及國際展區,邀請來自內地、韓國、新加坡等地的教育科技企業參與,展示最新的教學資源及方案,在教育和科技領域深化跨地域合作及交流。」
學與教博覽設多場分享會促交流
林峯指出,科技轉變得很快,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平台去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地優秀的教育科技和教學方案,融入香港的課堂中使用。因此,教育城積極擔當橋樑和「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而學與教博覽正是其中一個重要平台,讓海外、內地及本地優秀的展商,與教育工作者分享產品及創新教學理念。「今年我們還特別安排創新教室、EdTech 教室、語言學習站等,讓老師可以有空間去以學生的角度,體驗這些創新教學模式。」
支援學校 推動個性化教學
數字教育周2025另一焦點項目是由教城夥拍教育局、語常會和港理大舉辦的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將於7月4日至7日在港理大舉行。林峯表示,活動邀得來自全球各地的專家作分享,幫助教師通過實際操作學習如何在各種教育環境中有效使用人工智能。「例如我們邀請到全球各地的小學、中學及大專院校的教育從業員,圍繞『如何在課堂運用人工智能及其輔助工具來幫助學生和教師』進行演講及教學示範,涵蓋語文教育、藝術、數學、歷史等多個學科」,活動並設有「技術匯展」,向師生介紹多種有助提升學習效能的技術性和數位化工具。
另一方面,教育城正籌備推出「電子教學工具超級貨架」,「我們的團隊會物色不同類別、高效的平台和應用程式,本地、內地和海外都有涉獵,待推出後將向學界提供人工智能和電子教學工具。」同時,教城會支援學校應用電子學習工具及評估系統,透過數據分析學生表現,推動個性化教學,達至真正的因材施教。教育城自2021年推出「Go AI計劃」,開發人工智能學習平台及教材,2023年底推出多場人工智能及運算思維的實時網上教學和自學課程,讓學生根據需要在網上學習。截至今年四月,已有超過9,500名師生參加。
林峯強調,教育城未來將繼續拓展和深化與內地及國際的合作,積極引進國際頂尖的數碼教育資源,「我們目標是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數字生態圈,助力香港及國家的數字教育發展,達至『科教興國』的理念。」
教城行政總監:AI教育須兼顧道德培養

人工智能發展為教育帶來全新機遇,但也伴隨挑戰。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林峯形容人工智能是「雙刃劍」,因此在推廣融入教育、提升效能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價值觀、態度、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積極引導他們有效並符合道德地運用數字科技,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
為此,教育城為學生、老師及家長提供資源與工具,全方位提升學習教學質量的同時,亦致力推動使用數字工具的品德教育,包括幫助教師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從而教授學生必備的數字素養和技能,並致力為家長及社會各界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促進共同提升數字能力。
2024/25學年,教育局聯同教育城、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已合辦五場「擁抱e+網絡世代」家長講座,聚焦培養子女健康上網習慣、善用人工智能等主題,向家長介紹怎樣透過家校合作善用電子學習的優勢,提升子女的學習效果,並且培養資訊素養,幫助他們掌握應對未來各種挑戰的技能。
(來源:香港文匯報A09:要聞 2025/06/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