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組畫的山水古意與今韻

文/梁君度

《一道》畫會第二屆會員作品展今日隆重開幕,我懷着期待的心情踏入展場。剛一進門,便被袁麗顔女使的一組「四季」畫吸引。

觀袁麗顏「四季」組畫,其空間經營與氣象傳達,暗合董范遺韻——春之溫婉如董源煙嵐浮動,冬之肅穆似范寬寒林深秀,為今人提供了以古典目光重審當代創作的獨特路徑。

袁氏春景圖中,「粉蕊盈枝,曲水潺湲」,一派江南韶秀。粉花如靄、霧籠天地,深得董源「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之妙。半掩柴扉綴以凝露紅燈,非止於細節趣味,實乃董源式「平淡天真」的當代表達——以朦朧沒骨渲染花樹,以蜿蜒水岸引導視線,在有限的尺幅內構築出「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縱深空間,令觀者恍入桃源,塵慮頓消。

夏景圖「柳幕垂煙,溪流濺玉」,柳絲若綠雲蔽空,輕舟泊於汀渚,顯見董源水村圖式的遺風。然「疊嶂層林」的隱約體勢與幽居的沉穩坐落,又隱現范寬山骨。畫家巧妙融匯董之秀潤與范之雄渾:以濕墨潑寫柳煙氤氳,承繼董氏江南水汽淋漓;以勁健短皴勾勒山體輪廓,暗通范家筆法精神。這種南北美學的交響,使畫面於溫柔水韻中藴含內在筋骨,恰如古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實踐。

秋景圖中「疊嶂層林染金赤,飛泉落澗」,儼然范寬《溪山行旅》磅礴氣勢的濃縮。畫家以斧劈皴法塑山岩之質,用積色點染寫層林之變,其「雲繞小亭,碧水舟橫」的意象,在范氏崇高山水中注入一份可棲居的詩意。此非簡單模仿,而是將范寬「遠望不離座外」的雄闊視野,轉化為心靈可涉足的「安閒野鶴」之境,使北派山水的壯美昇華為當代人精神歸隱的符號。

冬景「霜天素裹,瓊枝玉樹」,直追范寬《雪景寒林》的宇宙意識。畫家以蟹爪寒枝寫樹骨之奇,借留白與淡墨烘托雪意之寂,「碎玉橫陳」的冰河肌理尤見筆墨功力。較之范寬雪山的蒼茫悲壯,此作更重「渾然如夢」的淨化體驗——寒禽輕掠非為點景,實乃在永恒靜穆中注入剎那生機,恰如范寬氣象經由禪意濾淨後,為困頓心靈提供的「冰河映心」般的澄明觀照。

袁氏四季組畫,以董源之溫潤化解都市喧囂,借范寬之雄渾安頓漂泊靈魂。其價值不僅在於嫺熟嫁接董、范圖式語言,更在於將古典山水「可遊可居」的理想,轉化為現代性困境中的精神補償機制。畫中桃源、水鄉、秋山、雪壑,俱是傳統筆墨在當代語境下的創造性再生,為觀者構築了一座可穿越時空的「心靈棲居之館」。此非機械復古,實乃「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證明中國山水畫歷經千載,其觀照自然、安頓生命的核心精神,仍能在今人的筆墨中煥發不朽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