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撫州東渡 再續千年情緣

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境內的曹山寶積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茶禪詩詞文化藝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瑰寶,日本花道大師假屋崎省吾曾表示:「當我們修剪花枝時,其實是在觸摸千年前中國禪師的指尖。」4月24日,江西撫州在日本大阪關西世博園綜合館舉辦茶禪詩詞文化藝術展,曹山寶積寺攜曹洞宗傳統插花藝術亮相,循着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動人篇章,開啟跨越千年的「文化重逢」。

茶禪詩詞文化藝術展剪綵儀式。

禪意撫州東渡 再續千年情緣

宋代《清異錄》中記載的「禪房四藝」——茶、香、花、畫,其中曹洞宗插花以「不對稱、留白、枯榮相生」為特色。日本花道協會理事中村華風曾坦言:「沒有曹洞宗的『無心插花』,就沒有日本花道的『立花』流派。」

插花教學。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曹山寶積寺住持養立法師介紹,公元13世紀,日本僧人道元禪師入宋求法,將曹洞宗禪法與插花技藝帶回日本,後發展為日本花道的重要源頭。據日本史書《永平廣錄》記載,道元曾師從曹洞宗如淨禪師,其「花供佛前」的儀軌即源於曹山寺院傳統。而今,曹山寶積寺的插花藝術以「世博使者」身份重返日本,恰似一場文化的閉環。

尋禪問道 品茗插花聽香

撫州曹洞茶花香文化研究院院長唐香香介紹,本次活動以「尋禪問道」為主題,通過茶、花、香等傳統文化載體,展現中國禪意美學的深厚底蘊,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與友誼。主要包含以下三項特色內容: 茶會雅集「茶禪一味」。邀請楊曉茜女士主持一場獨具韻味的茶禪雅集。茶會精選中國名茶,融合撫州曹山寶積寺的茶禪文化,讓來賓在品茗中體悟「茶禪一味」的東方智慧。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展示與教學「拈花微笑」。邀請中國傳統曹洞宗插花傳承人、曹洞佛學院佛教藝術系特聘教授孫可先生,現場展示並教授中國傳統插花技藝。孫可老師結合禪意美學,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中國花道的獨特魅力。

中國傳統香藝表演。由唐香香院長為現場觀眾帶來香文化藝術表演「默照聽香」。通過香學儀軌與禪意的完美結合,展現中國香文化的清雅與深邃。

曹山寶積寺聖空法師(右)向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左)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曹山寶積寺住持養立法師的手抄本《茶禪一味.錄趙樸初大檀越詩》。(張大拉 攝)

禪意撫州 福滿人間

「禪意撫州,福滿人間」。撫州是一座充滿禪意的城市,擁有曹山寶積寺和正覺古寺兩顆禪文化的耀眼明珠及豐富的禪文化資源。

其中,曹洞禪,作為中國佛教禪宗五大重要流派之一,由佛教禪宗南嶽青原法系弟子本寂禪師於唐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在撫州宜黃的曹山寶積寺所開創。本寂禪師在此駐錫傳法長達31年,門下弟子過百,四方信徒雲集,數千人聆聽其教誨。「洞山之宗,至即為盛」,曹洞禪以其回互細密的獨特禪風,別具一格的「五位說」,充分體現出對儒道兩家思想的兼容並蓄,在中國禪宗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唐宋以來,曹洞禪逐漸傳播至海外,在日本、韓國、東南亞,乃至美國、歐洲等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宋代嘉定十六年(公元1207年),日本學僧道元遠渡重洋來華參禪,拜曹洞禪第十三代祖師如淨禪師為師,潛心學習3年,得禪宗精髓和法衣後歸國,在日本創建永平寺,將其作為傳播曹洞禪的根本道場。時至今日,其法系不斷繁衍壯大,教徒已多達800多萬,寺院遍布日本各地,數量達15,000多座。

曹洞禪文化已經成為撫州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金名片」。近年來,撫州積極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大力傳承和弘揚曹洞禪文化,充分發揮禪文化與書法、繪畫、茶道、花藝、焚香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水乳交融的獨特魅力,推廣「曹洞文禪」項目,積極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交流。2017年首屆中國曹洞宗禪學國際研討會和2019、2024年中日韓茶禪大會均在曹山寶積寺舉行。

曹山景區中醫康養小鎮。

茶禪一味 心燈永明

茶之為道,始於神農,興於唐宋,盛於禪林。這片東方樹葉的沉浮史,恰是一部中國文人的精神修行史。陸羽著《茶經》,將飲茶提升為「精行儉德」的修養;皎然賦茶詩,道出「三飲便得道」的禪機;趙州一句「喫茶去」,更令茶事成為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門。趙樸初先生的「七碗茶」詩,暗合唐代盧仝《七碗茶歌》的意境,又融入了禪宗「當下即是」的悟境。

養立法師同時擔任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她提出「茶事三觀」,為當代茶道注入新解。其中,茶器觀,紫砂喻肉身,以鐵壺表剛骨;茶湯觀,初泡如童真,二泡似壯年,三泡歸平淡;茶席觀,主位為君,客位為臣,構成「五位君臣」的禪機。

展覽現場。

塵封的香史 東渡的文明印記

曹山寶積寺自唐代以來就保持着完整的香文化傳統,現存明清時期的香具、香方等珍貴文物。據北宋《景德傳燈錄》記載,本寂禪師開創「默照禪」時,即以「柏子香」輔助修行。曹山寶積寺現存明代《禪門香儀》手稿中,詳細記載了以二十四節氣配香的古法,如「谷雨用杜鵑花合香,取物候相宜之理」。

日本《正倉院文書》明確記載,公元756年聖武天皇駕崩後,光明皇后將其珍藏的香料供奉東大寺,其中「沉香百斤」「麝香五十臍」等均標注「唐物」字樣。這些實物與《唐大和上東征傳》中鑒真攜香記載完全吻合,成為中日香文化交流的鐵證。《正倉院文書》還記載,鑒真大師東渡時攜帶的香藥中,部分配方與曹山地區傳統制香工藝高度相似。

近年來,中日香文化交流日益頻繁:2018年,日本香道「志野流」二十世家元蜂谷宗苾率團參訪曹山寶積寺,並共同發表《中日香文化共同宣言》;2023年,日本奈良文化遺產研究所專家曾專程到訪曹山寶積寺,就傳統香文化進行學術交流。

李澤君琴師現場演奏琴曲《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