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首創「茶音樂節」為中華文化節開幕 譚盾:做「唯一」不做「第一」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禹含)著名作曲家、音樂家及指揮家,「文化推廣大使」譚盾昨日(4月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見傳媒,簡介今年「譚盾WE-音樂節」演出計劃,並與部分曾獲引薦參與演出的本地青年藝術家作分享交流。
以茶為題:古老史料帶來跨時空靈感
「譚盾WE-音樂節」作為「中華文化節2025」的前奏節目,將於4月至6月期間在本港舉行,目前部分節目門票已於城市售票網發售。譚盾介紹,今次音樂節的主題別出心裁,他和團隊以湘西採茶的故事為靈感,將打造全世界唯一的「茶音樂節」。
「世上沒有人不喝茶,沒有一個國家不買賣茶,但就是沒有一個『茶音樂節』」。譚盾認為,推廣香港文化乃至中華文化要靠智慧,要把所有創作智慧集中在做「唯一」上。要做「唯一」,不做「第一」,做好「唯一」就是「第一」。因此,平日愛喝茶的譚盾敢為人先,以茶這一世界各地常見飲品為母題,創作「茶文化」系列節目。
其中,5月將呈現香港首演的音樂劇《茶魂》是一齣重頭戲。《茶魂》靈感源自茶學名典陸羽《茶經》,譚盾將親自扮演陸羽,指揮這部洋溢東方禪意韻味的動人之作,亦邀請來自美國及日本的音樂家合作,讓樂迷細味「心中意,碗中物」的意境。
此外,譚盾還從唐代歷史文化中汲取靈感,以藏經洞千年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樂譜、手稿為切入點,創作集音樂、舞蹈、視覺等藝術形式於一體的節目《消失的藏經洞》。在早前與各地博物館及文化研究機構的合作下,譚盾帶領團隊復原了敦煌壁畫上的6件古樂器,完成了7段古樂譜的翻譯、編曲和配器,這些穿越千年的節奏將來到香港,讓聽眾感受東方文化何以在唐代成為世界文化之潮流。
時空碰撞:湘西打溜子vs當代打擊樂
譚盾自2023年起成為首位香港「文化推廣大使」,持續為本地青年藝術家提供內地及海外演出機會,促進文化交流。他認為,去深山、沙漠、叢林中探索「人類到底從哪裏來」,會讓藝術家們感受到中華文化對人的凝聚,進而讓大家一齊綻放、創造,表達對這片土地的情感。
譚盾提到,早前和香港藝術家們一道前往湘西採風,大家在那裏學習了幾百年前的中國打擊樂,也在當地關於「採茶」的民間故事基礎上進行創作,創造性地打造了一部僅有10分鐘的迷你打擊樂音樂劇,即將在中華文化節初次登台。
這部劇在內容和表演者上的時空跨度都非常大,譚盾介紹,上半場將由湘西土家族女子表演家鄉最原汁原味的打溜子,下半場則由他所成立的香港女子打擊樂團接棒,進行打擊樂演奏。「一個是譚盾出生前的打擊樂,一個是出生後的,這就是唯一,做好後會成為第一的唯一。」譚盾說,自己感恩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中華文化讓他和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們,得以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綻放。
傳統與新生 一同讓民族走向世界
譚盾感慨,每次來到香港文化中心都感到自豪,因為這代表可以和優秀的香港藝術家一起做文化推廣。他形容和年輕人一起工作是「一種上天的獎勵」,因為無論創造還是革命,這些革新都是年輕人做的。香港青年藝術家給了他很多機會,讓他永遠想着挑戰未來、挑戰年輕人,大家的熱情、創造力、對藝術的廢寢忘食也像是為自己「充電」。
像年輕藝術從業者所帶來的新鮮血液一樣,譚盾表示願意接觸「新」的事物。比如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人工智能,它在創作中展現出的力量讓譚盾「驚喜而不恐懼」,因為正如「人工」二字置於「智能」之前,他相信任何科技工具都是為人所用去進行藝術創作。他亦提到,今次音樂節的節目中,就會出現許多由團隊和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合作的視覺效果,運用人工智能讓大家感受到了音樂創作的更多可能性與趣味性。
譚盾稱,人們在分享茶的時候,無論南方北方、東方西方,似乎都可以找到知音。尤其在香港這座「得閒飲茶」的城市,能聊茶的知音就更多。他表示,在香港這個中西方文化薈萃之地做「茶音樂節」,亦可以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share the soul with the tea」,用發聲這種最原始的人類情感表達去連結不同的人群,向世界呈現東方藝術之美。
(視頻攝製:福瑞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