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改革收費優化醫療資源分配

醫務衞生局昨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提出增加住院、門診、急症室及藥物等收費,同時設封頂上限。公營醫療服務是本港醫療體系的基石和全民安全網,必須確保其可持續運作,今次改革的目的是以承擔不減、能者共付、輕症共付、有加有減、高度資助和循序漸進五大原則,實現醫療資源合理再分配,令公營醫療惠及更多基層家庭,有效控制患者的經濟負擔。相信改革能夠提升本港公營醫療系統的效率,減少濫用,維持本港優質高效的公營醫療服務。
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確保公營醫療服務的可持續性,全面進行醫療改革勢在必行。此次改革方案從公營醫療收費入手,涵蓋多個方面。在收費調整方面,急症室收費將從現行的180元增至400元,但危殆及危急病人可豁免收費。這一調整旨在體現急症室的功能,將資源集中運用在真正有緊急需要的病人身上,從而做到緩急有度,既增加對「貧、急、重、危」的病人保障,又減少資源浪費。
此次改革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有助於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再分配。今次改革後,特區政府對公營醫療維持較高的資助率,目標五年內仍然會在90%以上,這在全世界也相當罕見。上調收費增加的收入,醫衞局估計約有30億元,亦會全數繼續投放在公營醫療服務,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其次,改革既照顧到弱勢社群,也兼顧資源運用的公平。改革方案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方面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放寬申請資格及涵蓋範圍和期限,預計合資格受惠人數將由現時約30萬增加至約140萬;另一方面,增設全年收費上限至每人每年10,000元封頂,適用於除自費藥械外的所有收費項目,預計約70,000名因病情需經常使用醫院服務的重病病人受惠。此外,還將加強危重病人藥械保障,讓更多中等收入家庭可獲資助購買自費藥械。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為經濟困難而未能接受合適的醫療服務,避免出現「大病致貧」的情況。
第三,改革有助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提振醫護士氣。急症室的功能是救急扶危,但由於急症室收費過低,令不少非緊急病人濫用急症室服務,浪費醫護人員的勞動,難免影響士氣。透過上調收費,減少濫用急症室的現象,醫護團隊集中力量投入最緊急的救急扶危,病人得到更好治療和照顧,這也是對醫護工作的尊重。
政府強調此次改革將循序漸進,分階段在5年內達至目標。第一階段調整將於2026年推行,每兩年檢討一次。這一安排有助改革方案穩步推進,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完善調整。
在改革過程中,特區政府需要做好相應配套支援。一方面,要加強對前線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和應對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優化改革內容,確保改革方案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本港市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公平的醫療服務。
無論是公屋、二元乘車優惠還是公營醫療,特區政府近期接連開展優化改革。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公共資源善用,確保寶貴資源用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相信廣大市民都會支持這些改革,保障本港各項公共服務持續穩健運作, 促進社會和諧,增進市民福祉。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5/03/2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