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徐冰藝術作品明起亮相 藝術館港鐵站尋蹤「英文方塊字」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以香港文化推廣大使身份籌備的委約藝術項目「徐冰在香港:英文方塊字書法」明日(26日)起在香港藝術館推出展覽,以「賞」「學」「用」角度帶動觀眾探索。「邊走邊看──港鐵藝術」同期展開,市民可在乘港鐵途中於上環、金鐘、灣仔及會展四站欣賞徐冰別開生面的書法作品。
方塊字「中英夾雜」契合港人語言習慣
「給你一個熟悉的面孔,但其實內在不同」。「英文方塊字」是徐冰自1993年起創造的形似中文、實為英文的新書寫形式,這種融合中英文的書寫方式,突顯了東西交融的多元文化面貌,亦與香港中西薈萃的城市特質相契合。今日(25日)新聞預展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項目與發展組總監羅欣欣率先介紹展覽巧思。
羅欣欣提到,香港人說話時常「中英夾雜」,因此「英文方塊字」這樣中西貫通的文字形式,和香港的語言、文化都關聯密切。「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首次在香港亮相,特別加入了香港獨特的語言特色,如問候語、俗語等,進一步豐富該字體的意義和演繹,為跨文化、跨語言交流帶來新的可能。
中文形狀、英文含義,徐冰形容「英文方塊字」介於兩個文化之間,正如香港這座氣質特殊的地方,像一個「東西文化的交匯路口」。他的新教材中亦有許多香港本地常用語,希望香港本地的文化藝術,能夠在國際上得到更好的宣傳推廣。







展廳變教室 互動展覽融藝術於生活
羅欣欣續指,今次展覽的一大特點為互動性。徐冰通過裝置藝術的形式將展覽空間改為「教室」,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學習「英文方塊字」的書寫;藝術館亦設AR(擴增實境),希望藉現代科技讓觀眾與藝術更近距離地互動。
在藝術館的「教室」中,幾排課桌上放着供訪客練字的「筆墨紙硯」。桌上的描紅字帖寫有多個簡單的「英文方塊字」,並附有筆順,訪客可以用毛筆沾水在帖上練習。5分鐘後帖上的筆畫水印就會消失,供下一位來訪者繼續體驗書法樂趣。
課桌前的黑板上,有粉筆寫着「奶茶(mike tea)」「蛋撻(egg tart)」等帶有濃濃港味的「英文方塊字」。徐冰說,寫這些日常小食「中西貫通」的方塊字,是為了體現香港豐富的中西文化、港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務實的生活態度——不論中文英文,只要達到溝通目的就好。
徐冰說,隨着時間推移,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也在不斷改變,因而希望嘗試用不同材料、方式和語言去表現藝術。將「英文方塊字」的推廣放在「課堂」環境中進行,便是一種具親和力的藝術呈現方式。

文字創新「重啟」大腦藝術審美不能靠AI
對於記者提問,創作「英文方塊字」是只為藝術欣賞和文化交流,還是希望能在現實中投入使用?徐冰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示創造「英文方塊字」最重要的是給自己「另一種靈感」。
徐冰指,對文字的創新可以為人們開啟思維的新視角,換言之就是打破舊有的知識框架,讓頭腦中的中、英文概念都無法工作,讓大腦「重啟開機」後找到更合理的運營線索,和更大的存儲空間。至於現實應用,「英文方塊字」問世後,曾有人真的用這種文字寫信給徐冰,此舉令他感慨在現實中看到了「藝術的延展」。
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英文方塊字」是否會嘗試用人工智能來創作和書寫?徐冰稱,其實早在20多年前就做過類似嘗試。他回憶,自己當年與一間日本科技美術館做實驗,向計算機輸入英文後即可自動生成方塊字,不過生成的字並不好看,因為「方塊字藝術需要的就是人的審美」。徐冰形容書法是很「敏感」的,這一筆落在這,下一筆的位置就要隨之調節以達到協調。字形的美觀和筆觸的細膩,乃至對於藝術的審美,目前是無法由沒有主觀審美的計算機達到的。

方塊字工作坊促文化教育
「英文方塊字」的課堂不僅設在藝術館,也被帶入本地12間中小學和特殊學校。教育夥伴社群藝術網絡計劃經理葉浩麟介紹,他同本港藝術工作者在學校主持創意工作坊,至今已有逾1000名學生參加。
「通常去到工作坊第一句就是『同學Good Morning Class』,」葉浩麟表示,工作坊中通常會用「英文方塊字」形式書寫「Good Morning Class」這個常用短句來吸引學生,讓他們有興趣學習這一獨特書寫形式。
葉浩麟提到,工作坊中一些非華裔學生會英文但不熟中文,他們便很享受寫「英文方塊字」,英文內容、中文字形的文字讓他們非常感興趣。他亦感慨學生的創意可謂日新月異,大家創作中會用這種形式寫下許多流行語,亦熱衷於寫香港的食物、店舖,還會設計將本身橫寫的英文字變成方塊形……學生們越想越多、越想越豐富,了解「英文方塊字」的課堂也變成了他們獨一無二的創作過程。

「邊走邊看──港鐵藝術」開啟文藝旅程
除了「課堂」之外,想讓市民在生活中感受這種別開生面但又十分貼地的藝術形式,人來人往的地鐵站是一個很好的「展覽空間」。港鐵公司高級工程建築經理鄭珏慧介紹,康文署與港鐵合作推出「邊走邊看──港鐵藝術」,由明日起至9月25日在4個港鐵車站展示。
鄭珏慧介紹,「港鐵‧藝術」計劃一直在展開,致力將藝術帶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今次「邊走邊看──港鐵藝術」,是徐冰的作品首度在公共運輸空間亮相,邀乘客享受充滿文藝氣息的旅程。
其中,上環站往堅尼地城方向玻璃幕門上,寫着徐冰以「英文方塊字書法」方式書寫的問候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與大眾展開對話,這樣中西文化匯聚的寫法,很巧妙地呼應到上環街區的新舊交錯。金鐘、會展和灣仔站,則呈現別出心裁的車站名稱書寫方式,將豁然一新的藝術元素融入乘客旅程。



展覽詳情
「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
時間:3月26日至7月30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地下別館(下)
入場:免費入場參觀
「邊走邊看──港鐵藝術」
時間:3月26日至9月25日
地點:港鐵上環、金鐘、會展及灣仔站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禹含報道;視頻攝製:周楎,鹿洺)
相關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