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擴大改革開放授權 鼓勵首創性集成性探索

(大公報 記者 朱燁、李暢 北京報道)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透露,下一步將從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4方面發力,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開放授權,鼓勵首創性、集成性探索,並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
經濟全球化將在逆風中前行
針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李詠箑有三點體會:首先,經濟全球化將在逆風中前行。儘管今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持續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不必擔心個別國家的關稅大棒會嚴重損害國際貿易秩序,阻礙經濟全球化進程」。
她引述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報告表示,2024年全球貿易額高達3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全球價值鏈也仍在擴張。全球連通性指數連續三年維持25%左右的較高水平,經濟全球化蘊含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潛力。「我們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勢,堅持互利共贏和相互成就,借鑒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做法,避免採取保護主義措施,重蹈歷史的覆轍。」
她提到,第二點體會即經濟全球化新動能加速集聚。近年來,世界經濟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為經濟全球化再加速蓄積了強勁動能。第三,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20項政策支持跨國公司投資中國
談及下一步做法,李詠箑表示將在「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打造制度型開放高地;擴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注入制定型開放新活力;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塑造制度型開放新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構建制度型開放新生態」等4個方面進行部署。
全國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已減少到29項限制措施。2025年2月,《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對外發布,推出20項政策舉措,支持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她透露,下一步將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開放授權,鼓勵首創性、集成性探索,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開放實驗,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服務於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此外,將持續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網絡,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為貿易投資創造開放穩定的規則環境。
「我們將繼續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李詠箑說,下一步將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定地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開放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促進共同發展。

激發增長新動能 專家學者建言
創科抓小放大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 鄭永年
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需要「適度監管」。對地方政府要鬆綁,對企業的類型要「抓小放大」。
提高債務水平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李稻葵
「投資於人」將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未來政策的重要方向。要提高政府債務水平,例如達到GDP的50%或60%,用於支持地方政府加大生育補貼、對農民工的扶持,以及對勞動力的培訓等。
制度型開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王一鳴
全球化雖遭遇逆流但並未停滯,未來要以服務業為重點推進制度型開放,提升國內制度與國際制度的兼容性,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提高居民收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劉世錦
要提高農民工等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養老金待遇、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通過推動城鄉之間人員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解放城鄉融合發展中的社會生產力,帶動中國第二輪城市化浪潮。
地方自主財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高培勇
要讓地方政府重新煥發活力,關鍵在於進一步深化改革。要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涉及到央地財政關係的改革是奔着增加地方財政的自主性,實際上是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分稅制,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靈活的政策空間。
資本市場改革
歐亞科學院院士 劉遵義
通過資本市場改革,讓民營企業獲得更多資源,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建議鼓勵企業進行現金分紅,以吸引長期股東。讓企業增發股票變得更容易,以平衡A股市場供需,幫助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盈利和貸款機會。

重點工作|打好「組合拳」 財策持續發力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今年實施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一個鮮明特點是統籌用好政府債券、財政貼息、專項資金、稅費優惠等各類政策工具,並加強與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的協同,打好政策的「組合拳」。
此外,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今年財政政策的支持重點。藍佛安表示,中央財政將強化對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入,完善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體制機制,全力支持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人工智能+」行動。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此外,中國財政部24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提出,將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要支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合理安排政府債券發行,加快政府債券資金預算下達。二是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着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中央本級科技投入,全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製造業領域重點研發計劃等保障,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加強對企業的紓困支持,緩解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寬就業渠道,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四是支持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支持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建設,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五是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繼續推廣新能源汽車。六是加強財政科學管理。落實落細一攬子化債政策,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有效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發展機遇|歡迎世界共享中國數據發展紅利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專題研討會中表示,要加快推進數據基礎制度的建設,組織開展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
劉烈宏介紹,中國的工業門類全,應用場景多,製造業、醫療、金融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高價值數據,可用於大模型的開發和行業應用,這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增長空間。截至2025年2月,DeepSeek相關的應用已經對接到了政務、通信、汽車、能源、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並取得初步的成效。
「我們將加快推動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的產業賦能、終端應用和場景培育,不僅使中小企業能夠以輕資產的模式接入數據要素市場,更形成『大企業搭台,小企業唱戲』的協同生態。」劉烈宏說。
對外合作方面,劉烈宏表示,下一步要持續推進數據領域的國際合作,推進數據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多雙邊合作,為中外數字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來說,既要支持鼓勵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數字企業品牌出海,為世界各國提供良好的數字化轉型的方案和經驗,也要堅持為在華外企務實解決問題,提供高質量服務。「歡迎世界各國企業參與到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進程中,共享數據發展的紅利和發展的機遇。」
(來源:大公報A2:要聞 2025/03/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