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賣港口業務續引熱議 政商界籲堅守國家利益底線

香港文匯報報道,長江和記實業早前宣布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在內的全球43個港口業務,近日引起香港社會廣泛討論。多位香港政商界人士表示,在中美角力下,有關交易可能增加美方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力,變相支持美方打壓中國國際經貿空間,甚至關乎民族復興偉業,呼籲香港各界和有關企業要堅守國家利益底線,共同抵禦美方霸凌,以國家大局為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正如全世界超過6,000萬華僑華人,對國家、民族總是有一種親近的感覺,「我們要在海外安居樂業,自己的祖國、民族就是我們最大的仰仗。」這個道理適用於全世界所有國家的人。
他強調,香港企業享受到很多國家發展紅利,因此在面對個人短期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抉擇時,需要考慮得更全面,「今時今日,香港社會各界更要了解國際政治,才能看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個人、為香港、為國家謀取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資本無國界 商人要有家國情懷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強調,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要有家國情懷。優秀的企業家要站在國家安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上思考,以免在地緣政治中陷於被動的局面。
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情況下,他認為有需要加強香港青年對國家安全的認識,這次事件正是契機。如果國家安全受到威脅,香港的發展同樣會受到威脅。身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向年輕人傳達正確的認知,明白在面對個人短期利益和國家利益時應該如何取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表示,巴拿馬運河是「一帶一路」倡議關鍵節點,有關港口的業務交易絕非普通商業行為,是美國企圖吞併中國境外關鍵設施、掌控打壓中國國際經貿空間、擠壓中國企業海外發展布局的政治手段,更可能洩露國家物流貨運敏感數據,危害國家可持續發展、重大利益和人民福祉。
她認為長和作為國家發展與「一國兩制」的受益者,應認清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是企業生存之本。當前國際地緣政治關係複雜,唯有堅守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底線,方能保障企業長遠利益。「國家富強是企業拓展之基,背離此道,任何國際業務終將淪為無源之水。望長和以國家大局為重,勿因短視損害民族復興偉業。」
國家好 香港才會好 企業家才會好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國商會會長蔡毅表示,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國家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大是大非、關係國家利益的問題上,企業家要有堅定的立場,要有家國情懷。「現時美國處處打壓內地和香港企業,因此企業家在作決定時,也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國家好,香港才會好,企業家才會好。」
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已揚言要「奪回巴拿馬港口」,其政治算計昭然若揭。是次交易,正是美國衝着地緣政治而來,因此,處理此事,亦必關乎國家利益,不可能完全撇除政治因素。
他說,商人企業立足香港,若選擇完全和國家利益背道而馳,在道德上也根本難以站得住腳,最後亦背負罵名。再說,美方政客又是否就因為今次向美方就範,日後可讓企業在全球安枕無憂?此事宜三思而後行。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表示,若單從商業決策來看,近日投資者的反應顯示此宗交易獲益甚豐,但今次交易的本質,牽涉到我國在海運貿易未來會否被卡脖子。說到底,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任何商業決定都難以離開國家民族的福祉。
與國家共榮共生 利國也利己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人皆有國,商人也不例外,國強民富自然讓商人乘上快捷號和順風車,使其環球營商更有信譽、更受歡迎,企業實力背後還是國家信用和國家實力。維繫國家利益、顧及國家發展,既是與國家共榮共生,利國也利己,更加是中國人百年奮發圖強的民族命題。「商人無祖國」之說,是對一代代保衛和建設中國的先賢列祖的背離。古有胡雪巖、近有陳嘉庚,香港昔有霍英東、莊世平,愛國氣節皆得後世傳誦,為國為民大仁大義。望長和實業三思停售。
「企業家必須是錚錚愛國者」
立法會議員何敬康表示,自己自幼成長的環境和家訓,令自己的心中早已確立了「企業家必須是錚錚愛國者」的原則,「祖父何賢先生,畢生愛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年,國家從百廢待興中開始自立自強不斷發展,一直緊緊與祖國和國人連成一線,站穩立場,貢獻自己力量,在發展企業之餘,更為國家建設效勞。祖父是我們兒孫輩的楷模,所以我在未加入政壇時,經營企業,在想幹一番事業之外,也考慮到希望能夠同時參與國家的復興之路,因此投身到內地的基礎建設行業中,沒有忘記祖父和父親的教誨。」
他表示,現在國家和香港特區面對一些國家的霸凌,我們更應該認清事實,堅守中國人、中國企業的錚錚風骨,堅持保護國家和國人利益,不受外國強權阻撓,才會得到國家、人民和歷史的真正認可!希望有關的企業三思後,決定與14億中國人站在一起!
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表示,作為愛國愛港的工商界和企業家,一定要以更長遠的眼光,通盤考慮國家的長遠發展,透過配合和對接國家具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發展方向,才能在國家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體現互惠共贏。
他強調,作出商業和市場決定前,必須看清和顧及大局,尤其是就涉及國家、經濟和民生利益的基礎建設作出長線投資或出售決定時,應該與相應的單位和持份者做好溝通。
企業是時代受益者 更是歷史擔當者
南北行公所副主席李志峰表示,在國家發展的浩蕩浪潮中,企業既是時代的受益者,更是歷史的擔當者。無論是行業巨擘還是中小企業,都不能囿於眼前利益,而應將自身命運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唯有如此,方能行穩致遠,基業長青。
他強調,作為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我們中小企業更應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自覺肩負起維護國家利益、履行社會責任的時代使命。唯有深深扎根於國家繁榮發展的沃土,方能汲取成長養分,贏得社會的尊重與信任,實現企業的價值追求。縱觀香港百年品牌的發展歷程,其基業長青的密碼,正在於始終與香港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以服務國家、服務香港為己任。這種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正是企業永續經營、品牌歷久彌新的根本所在。
(來源:香港文匯報A13:港聞 2025/03/2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