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做智慧樹 蔽熱得清涼

傳說,每一棵千年古樹都住着一位樹神,他們以年輪為卷軸,將寺院的晨鐘暮鼓,四季遷流靜靜鐫刻。東華禪寺的古樹,講述着那些比經卷更鮮活、更靈動的修行故事——關於風中的無常,落葉的舍離,和新芽的重生。每一片葉子,每一道年輪,都是它與天地共修的見證。
2025年,正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4周年。3月12日,迎来第47个中国植树节。
樹的觀自在
PART 01
秋楓樹
學名:Bischofia javanica Blume
科屬:葉下珠科,秋楓屬(Bischofia)
別名:赤木、茄冬、萬年青樹

分布: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中國南方(如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等地)、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
山門外的秋楓,挺拔如志,紅葉如心。以成住的絢爛,示現生命的無常;以深埋的根繫,詮釋不屈的精神;枝葉繁茂,是對生命的蓬勃與禮讚,落葉歸根,是對鄉土深沉的眷戀;佇立於天地之間,如禪者般靜默,承載着四季輪迴。

PART 02
菩提樹
學名:Ficus religiosa
科屬:桑科榕屬
別名:畢缽羅樹或菩提榕。

分布:菩提樹原產於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中國等亞洲國家。在中國,菩提樹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南方地區。
法堂門前的兩株千年的菩提。南邊的雄樹,挺拔高聳,枝葉聚攏,透着雄渾之氣,雖不曾開花,卻自有穩重內斂之美;北邊的雌樹,枝條舒展,姿態散逸,每年花開籽落,生機盎然,柔中帶韌,孕育着生命的延續。
菩提樹下,是無數修行者尋求解脫的地方,也是佛陀悟道的聖地。它們不僅為寺院增添了莊嚴與寧靜,也成為佛法智慧的象徵,見證着無數修行者的覺悟之路。

PART 03
羅漢松
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
科屬:羅漢松科(Podocarpaceae),羅漢松屬(Podocarpus)
別名:土杉、羅漢杉、金錢松

分布:原產於中國南方、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廣泛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正覺堂門口的羅漢松,有着四季常青的蒼翠與靜雅如禪的姿態,它的名字因果實形似羅漢而得,松樹象徵着永恒的生命力、覺悟與解脫,羅漢則是這些品質的實踐者和體現者。松樹的堅韌與羅漢的堅定修行精神相契合,提醒修行者在面對困難時要保持堅韌不拔的品質。在庭院深深、山林幽靜之處,它如一位堅定的守護者,默默平衡着天地的氣息。

樹的四聖諦
01 落葉——人生本苦
樹的葉子隨季節枯黃、飄落,正如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每一片飄落的葉子,都在示現無常的真相。風吹葉落,那些苦痛與失去,是生命的底色,也是覺悟的開端。

02 新芽——苦之有因
枯葉落盡,新芽破土而出,象徵新生的希望。然而,新生的同時,也因貪慾、嗔恨、無明而不斷滋生新的苦。苦的根源,正如那些深埋的種子,隱藏在心底,卻推動着輪迴的延續。每一片新葉的萌發,既是生命的開始,也是因果鏈條的延續,提醒我們:苦並非無由,而是因緣而生。

03 茂盛——苦能熄滅
當樹木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彷彿在訴說:若能找到正確的道路,修行至涅槃,苦便如風吹散雲霧,終能歸於平靜。繁茂的枝葉,是生命的圓滿,也是苦滅之後的自在。那種生機勃發的狀態,正是修行者在苦盡之後所達到的解脫境界,猶如陽光普照,溫暖而明凈。

04 年輪——熄滅有道
樹的年輪一圈圈延展,記錄着歲月的沉澱與修行的足跡。每一道年輪,都是時間的印記,更是生命的覺悟。正如佛陀所講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每一步都如年輪一般穩固扎實,引領我們走向苦的終結,修得智慧與慈悲。年輪的擴展,是生命的成長,也是修行的進階,最終通向心靈的安寧與覺悟的圓滿。

樹的波羅蜜
一棵樹的成住壞空,從落葉到新芽,從枯寂到繁茂,以無盡的生機與智慧,詮釋着生命的韌性與圓滿。樹中的四聖諦,蘊藏着生命的智慧,如同佛陀的教法,啟示我們如何看待苦與解脫。

樹的一生,是苦與解脫的縮影。落葉、新芽、茂盛、年輪,層層疊疊之間,訴說着四聖諦的真理:苦是生命的本質,苦有其因,但只要依循正道,便能超越苦海,抵達心靈的寧靜與自由。樹根深扎大地,枝葉繁茂向天,如善根深厚者,智慧隨修行而增長,終能悟得無上菩提。

正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中所言:「善男子!菩提樹者,即是一切諸佛境界。善男子!譬如一樹,若根若干、若枝若葉、若花若果,悉共成就,名為大樹。一切菩薩行菩提道,諸波羅蜜及諸解脫,悉共成就,名為菩提。」
樹的根、枝、葉、花、果,共同成就了它的圓滿;菩薩的修行,也在一切波羅蜜與解脫法門中,最終成就了無上智慧與慈悲。
【發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
【來源】東華禪寺官方網站
【編輯】劉暢
【初審】田欣妍
【終審】鍾俊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