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英12年牛津教授面臨驅逐 學術界批英移民環境惡劣

牛津大學。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英國《觀察家報》報道,英國牛津大學的歷史學教授杜達因在印度進行研究時間逾期,而面臨遭英內政部驅逐出境。事件引起英國許多學術界人士不滿,批評政府做法荒謬。《每日郵報》引述學術界批評,指英國惡劣的移民環境,令當地對研究人才欠缺吸引力。

37歲的印度裔歷史學家杜達此前在牛津大學時,其研究需使用存放在印度的歷史檔案,因此前往印度進行研究,並參加一系列國際會議。根據英國內政部規定,若要申請英國「無限期居留」(ILR),申請者在10年內最多只能在國外逗留548日。

10年內海外逗留逾時4個多月

然而杜達在國外合共逗留691日,內政部以滯留國外時間過長而駁回杜達的申請。此外,內政部拒絕的理由還包括杜達在英國沒有家庭生活。但《衛報》指出,杜達和丈夫已結婚超過10年,兩人居於倫敦南部。

杜達現時在都柏林大學學院擔任助理教授,此前曾在牛津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開展研究,而她的丈夫納哈是格拉斯哥大學高級講師。杜達表示,「在收到要求我離開英國的電郵時,我感到非常震驚,我在英國生活超過12年,並在不同的大學任職,自從我前往牛津大學讀碩士後,我成年的很大部分生活都在英國,我從未想過在我身上會發生這種事情。」

杜達。

丈夫持「全球人才」簽證訪英

杜達最初持學生簽證於2012年9月首次前來英國,而在丈夫透過「全球人才」通道取得簽證後,杜達改拿配偶簽證。杜達的律師坎迪亞表示,這些出差對於杜達的研究來說是必須的,否則她無法完成論文,以滿足所屬學術機構或維持簽證狀態的要求。

杜達在去年10月和丈夫申請英國「無限期居留」,丈夫獲批但杜達卻被拒絕 ,她提出行政覆核,但內政部維持原先決定:「妳必須現在離開英國,如果你不自願離開,或在未來10年內禁止進入英國,並依逾期居留被起訴。」

杜達的同事紛紛批評內政部做法荒謬,納哈則表示,「內政部的決定對我們兩人造成巨大壓力和心理上傷害,以往我有時會發表有關這些事的演講、閱讀受影響者的相關文章,但從未想過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坎迪亞已對內政部的決定進行法律挑戰,內政部回覆將會在未來3個月重新考慮,但可能仍維持先前決定。坎迪亞說,杜達的案例是個縮影,「現時加強國際關係非常重要,類似的情況嚴重損害英國聲譽,影響其吸引全球學術人才的能力。若英國希望在學術和創新領域領先全球,必須創造歡迎頂尖人才的環境。」

美黎裔醫學專家持有效簽證遭美遣返

美國布朗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34歲的黎巴嫩裔腎臟移植專家阿拉維耶(圖),儘管持有有效簽證和暫緩驅逐的法院命令,但她仍在上周五(3月14日)被送上遣返班機。

《紐約時報》周日報道,阿拉維耶2月返回黎巴嫩探親,上周四返美時遭拘留。馬薩諸塞州聯邦法官索羅金上周五裁定,驅逐阿拉維耶必須提前48小時通知法院。然而阿拉維耶仍在禁令簽發後,被送上飛往巴黎的航班,接着轉機前往黎巴嫩。索羅金在周日上午提交的第二道命令中表示,有理由相信聯邦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驅逐阿拉維耶之前,故意違反他之前發布的法院通知。

《紐時》指出,黎巴嫩並未被列入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考慮禁止入境美國的國家名單草案。CBP並未說明驅逐阿拉維耶的理由,只說該局執法人員「嚴格遵守辨識和遏止威脅的規範程序」。阿拉維耶的表弟謝哈布提訴,被告涉及特朗普政府多名成員,包括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國務卿魯比奧及CBP代理局長弗洛雷斯,聆訊訂於周一舉行。

(來源:香港文匯報A19:國際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