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提高粵港兩地車牌通關便利性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在人民大會堂前。(大公文化網 記者 張帥 攝)

(大公文匯網記者 張帥)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2月28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迪對本網記者表示,「港車北上」政策切實激發了香港市民北上熱情,不過,目前粵港兩地車牌僅限於選擇單一通關口岸進行通關,或在通關時間結束後,於凌晨12時後通過皇崗口岸進行通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境車輛的通關便利性。今年全國兩會,他將提交呼籲優化兩地跨境車輛管理,提高粵港兩地車牌通關便利性的建議。

冼漢迪指出,隨着兩地車牌要求的放寬,以及「港車北上」政策可能擴展至深圳陸路口岸,預計跨境車輛的數量和通行量都將持續增長。屆時,通關口岸的擁堵狀況可能會加劇,面臨更大的通行壓力。

「目前,不同跨境車輛管理和辦理流程也存在差異。」冼漢迪表示,「港車北上」和兩地車牌,以及未來可能實施的「粵車南下」都屬於車輛跨境模式,但目前的管理措施和辦理流程卻存在差異,增加了額外的管理成本,有必要對這些跨境車輛的管理措施和辦理流程進行統一和優化。

他建議,應出台兩地牌車輛加簽第二個可常態通關陸路口岸的政策,允許兩地車主自行決定是否開通新的通關口岸以及具體開通哪個通關口岸的權限,並設置合理的加簽費用,對口岸每月加簽車輛配額進行動態限制,確保通關效率與口岸承載能力相匹配。

「在一處通關通道同時完成兩地的檢查流程,以進一步整合與優化通關程序,提升整體效率。」冼漢迪還建議,要整合「港車北上」和兩地車牌等管理措施,以及未來可能實施「粵車南下」措施,並建立統一的跨境車輛管理平台,減少管理複雜性和簡化辦理手續,在未來逐步形成主要在車輛逗留時間存在差異的車輛跨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