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葉劉淑儀:鞏固港金融產業 放寬內地投資港股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子晉)「香港要振興內部經濟,第一仍然是要搞好金融。」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特區政府現正大力投放資源推動科技創新發展,但仍需要時間,建議特區政府在當前香港經濟環境下要鞏固好金融產業,完善加密貨幣交易規管架構,推動金融科技發展,向中央政府爭取開展「IPO通」為港股注入活水,以及爭取設立「地產通」提振樓市,同時要完善好規管跨境數據互通等架構、法例,把握發展生物科技作為經濟新增長點等機遇。

葉劉淑儀認為,香港現時的經濟結構仍然依仗服務業,特別是金融、專業和地產。然而,近年地產市道欠佳,影響了很多行業,譬如建築、裝修、地產代理、律師行等,更嚴重影響政府賣地收入。因此,要振興內部經濟,第一是要搞好金融,避免股市低迷,進一步影響消費。

她表示,看到特區政府近年努力提振股市,讓今年多了很多IPO(首次公開募股)。新民黨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開展「IPO通」 ,讓內地與香港投資者可有限度相互買賣兩地首次公開招股的股票,既可增加活水,提升兩地投資的流動性,也可促進內地A股來港上市,讓香港成為內地中等規模企業的國際融資平台,助力國家企業「出海」,以及增加海外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吸引力。

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葉劉淑儀認為,香港是全國目前唯一可以發展加密貨幣交易的地方。雖然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早於2022年10月已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闡明政府要為香港發展具活力的虛擬資產產業和生態系統的政策立場和方針,已建立有關政策架構,證監會也落實了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制度,然而有關產業的規模還是算小,要繼續積極推動,盡快完善有關規管架構,相信監管有空間進一步放寬,讓該產業做大些。

圖為政府總部外人流。(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金融科技產業很值得香港發展。因為這是『Asset light(輕資產)』,即是不用投放大量基建,不用建很多路、填很多地,這是靠Technology(科技),正如加密貨幣比特幣就是用科技創造出來,用Blockchain(區塊鏈),很適合香港。」她說。

在提振樓市方面,葉劉淑儀認為現時樓市需求薄弱,就算「撤辣」後仍未有炒風,故新民黨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設立「地產通」,即開放指定額度,如200億港元,讓內地同胞可以在香港置業買樓。

盼開放指定額度供內地人買港樓

「香港目前的物業市道,仍然是內地人,即用普通話(拼音)的名字(作買賣登記)佔很多,他們大概買樓價1,000萬元左右的樓,如果給他們額度可以買地產,樓市會好很多。因為你知道的確有地產商過去幾年是『Overinvest(過度投資)』了,也『Overborrow(過度借貸)』了,所以很多發展商都面對很大難關,這個『地產通』應該幫到他們。」

葉劉淑儀特別強調,提振樓市並不等於特區政府可以放棄造地的主導權,「政府還要不斷造地,北都區就要造地,但造地要遵守兩大原則:第一,一定要看成本,太貴就沒有用,『麵粉太貴,麵包也貴』;第二,要看需求。」

香港正朝向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的方向發展,葉劉淑儀表示,新藥的研發在最後的臨床試驗階段需要很多醫療數據,而深圳正發展促進大灣區跨境醫療數據互通的相關平台,加上特區政府已公布實施及擴展了「1+」機制(新藥審批機制),即只要新藥在香港做研發,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等要求,並經本地專家認可新藥的適用範圍後,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的許可,就可以在香港申請註冊,大大加快了新藥審批等。這些都大大有利生物科技、藥物科研等產業發展,建議特區政府要完善好有關規管跨境數據互通等架構、法例,把握發展新增長點的機遇。

調整公務員薪酬 冀與GDP增長掛鈎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特區政府一定要決心讓公共財政恢復收支平衡,重建儲備,香港才能更好抵禦各類型金融風險,底氣足。

葉劉淑儀認同,未來公務員的編制和薪酬需要全面檢討和調整。香港現行的公務員薪酬調整每年都會考慮六大因素:一是經濟增長;二是生活費用;三是庫房情況;四是薪酬趨勢調查的建議;五是職方期望;六是公務員士氣,建議特區政府借鑑新加坡有關做法,將公務員薪酬調整簡單地與GDP增長掛鈎,以更好符合最新經濟情況。

談到新民黨建議削減政府經常性開支5%,葉劉淑儀認為該建議幅度可行而合理,特區政府只需要求各個政策局自行檢視自身的兩大經常性開支,即Personal Emolument(人工)及Departmental Expenditure(部門開支),一定會有減省的空間。

盼盛事設績效指標 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真正的盛事,英文叫Mega events,除了要有很大規模,也要有所謂『Transformational(徹底改造)』的影響,正如杭州舉辦亞運讓整個城市煥然一新。」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特區政府去年推動盛事經濟的資助額龐大,建議特區政府要引入「經濟效益」作為資助項目的績效指標,確保公帑用得其所,並建議進一步推動「MICE(會展產業)」發展,效益巨大。

葉劉淑儀建議特區政府應將資助用於爭取舉辦更多大型國際會議,除了吸引高消費客群來港,也能透過吸引更多跨國企業管理層訪港,讓大家有更多機會親身了解香港真實情況,探索發展機遇,提升外資對投資香港以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信心。

「正如滙豐香港為慶祝160周年,在香港有個Investor Conference(全球投資峰會),預計有3,000人來,對經濟很有幫助,因為這些人一定要住酒店,而且是High-end(高檔的)。」她說。

葉劉淑儀表示,一些國際知名組織舉辦的會議就算人數未有那麼多,卻能提高香港的國際地位,比如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今年選擇在香港舉辦他們在亞洲首個全球投資者研討會等,相關項目十分值得支持。

建議爭辦灣區「一帶一路」運動會

談到第十五屆全運會今年11月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行,葉劉淑儀認為,這樣的大型運動會能夠聚人,刺激本地消費,更有利衍生很多新的體育產業發展,包括運動醫學、運動科技、運動法律、體育仲裁、運動服、健康、健身等,值得推動,建議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及澳門政府商討,向中央政府爭取推動2027年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首屆「一帶一路」運動會,既有利三地的體育產業發展,也團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全世界更認識大灣區,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宣揚和平友愛精神等,甚至長遠可以爭取將「一帶一路」運動會的秘書處設在香港,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來源:香港文匯報A08:要聞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