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退役運動員獲政府資助轉型 亞運金牌得主王瑋駿分享得着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運動員揮灑血汗,專心致志在賽場上比拼體能、速度、技巧。當退役轉投職場,面對的競爭卻與運動生涯截然不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透過推行「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機會、在職培訓和進修資助,並通過港協暨奧委會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教育獎學金計劃,資助運動員進修增值。退役賽艇運動員王瑋駿近日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分享參加「轉型計劃」的得着;現役田徑運動員梁筠宜也講述教育獎學金計劃對其運動員生涯和未來就業的幫助。

「工作上的技能如電腦應用、文書處理等,對我來說較陌生,很多事物需要重新學習。」24歲的前港隊賽艇運動員王瑋駿深有體會。作為運動員,王瑋駿以往每星期練習6天,由早上6時開始至晚上6時,晚飯後便和教練一起回看訓練片段,分析技術。他回憶說:「我會形容當時的生活較封閉,因為我們不用接觸太多新事物,只專注於提升表現。」

轉換跑道 重新適應

王瑋駿在2023年杭州亞運中與隊友勇奪金牌,去年宣布退役後,參加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獲配對到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有限公司擔任行政主任,負責文書和管理教練等工作。

訪問當天,王瑋駿協調教練團隊,到一所中學為學生進行體適能測試。回到辦公室後,他便着手製作一份學校探訪報告,記錄當日活動,並附上照片。

王瑋駿(中)參加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獲配對到港協暨奧委會奧夢成真有限公司擔任行政主任。(政府新聞網)

迎來新工作,運動員要重新學習和適應。轉型計劃為退役運動員安排在職培訓機會,例如學習電腦應用、影片剪輯、調解技巧等,並提供進修資助。王瑋駿指計劃讓他轉型更順利,下一步期望加入紀律部隊,回饋社會。

他說:「計劃讓我知道運動員不單只有一條出路、只能做教練,原來可在很多不同範疇工作。」

奠定基礎 協助轉型

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在2018年推出,目前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主辦,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負責執行。計劃每三年為一期,至今為超過140名退役運動員提供資助。

截至2023至24年度,政府就計劃累計撥款已超過1.3億元,2024至25年度再為計劃預留約3,500萬元經常性開支。當局期望為退役運動員的長遠事業發展奠定基礎,並透過資助學校和體育機構聘請退役運動員,協助推廣體育運動,以及發掘和培育具潛質的體育人才。

全面支援 及早規劃

梁筠宜(第一排右一)獲教育獎學金計劃資助,修讀體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政府新聞網)

政府不僅關注退役運動員的未來發展,也不遺餘力為現役運動員提供全方位支援,協助他們在穩定的個人經濟狀況下專心訓練,並盡早進行生涯規劃。

現役田徑運動員梁筠宜是香港女子4×100米接力紀錄保持者。「作為精英運動員,我的期望一定是創出香港紀錄。覺得自己做到或做不到,只是一念之差。」

既是體育學院的全職運動員,又在教育大學修讀體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梁筠宜希望退役後成為體育老師。

「我希望將過往十多年運動的經歷或技巧傳授予下一代。不單是田徑,我在教育大學上不同運動課,例如網球、排球、足球等,很多項目也要認識,才可成為體育老師。」

後顧無憂 放心打拼

日常在運動場和課堂間穿梭,努力平衡運動和學業,梁筠宜幸獲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部教育獎學金計劃下的「大學、研究生及碩士獎學金計劃」資助學費,生活壓力大減。

「要每年支付頗為沉重的學費,又要顧慮自己運動的表現,的確頗大負擔和有壓力。取得獎學金後,不用很擔憂學費問題。」

根據文體旅局的數字,2008年至今,教育獎學金計劃已支援超過130名運動員,資助金額逾770萬元。

(來源: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