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赤時間或超預期 IMF倡港徵「富人稅」

IMF發表報告指,本港金融體系在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緩衝空間,及聯匯制度暢順運作下仍強韌,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再受國際性組織肯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發表新一份對香港經濟前景的初步報告,IMF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並認同本港金融體系在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緩衝空間,及聯匯制度暢順運作下仍強韌。不過報告亦提醒,雖然本港經濟正逐步復甦,惟經濟前景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整體偏向下行,財赤收窄幅度低於預期,建議加稅紓緩財赤,包括開徵「富人稅」等,即增加個人入息稅的累進程度,提升高收入組別的稅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應指,特區政府會適當開源節流以盡快回復財政收支平衡,開源會以「能者多付」為原則。 

IMF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去年底完成香港定期進行的訪問後,昨就其評核發表初步總結。IMF料本港去年經濟增長將減慢至2.7%,2025年的經濟增長將與去年持平,主因美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有望支持內部需求上升,然而或因外部需求減弱而抵消。中期而言,經濟增長預計將溫和放緩,並將在2029年趨向約2.5%的潛在增長率。隨着經濟放緩速度減慢,及進口價格下降產生的拖累影響消退,料通脹率將逐步上升,並穩定在 2.5%的水平。

財爺陳茂波

今年風險主要由外部傳入

展望今年挑戰,IMF提醒,倘貿易爭拗升級、或樓市跌得更深更持久,將導致內地經濟比預期更急劇放緩,或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並通過金融和貿易渠道對本地經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將削弱香港服務和商品的外部需求,而美國貨幣政策偏緊的時間比預期更長,將導致香港金融環境在更長時期處於偏緊狀態,從而制約內部需求,並對本地樓市造成進一步下行壓力。而地緣政治割裂壓力加劇和區內各樞紐間競爭,可能會令經濟受壓。系統性的全球金融不穩定可能引發市場混亂,並產生跨境溢出效應和不利宏觀金融的回饋循環效應,從而對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產生影響。不過IMF亦看好內地消費者和企業信心顯著改善,將為外部需求帶來支持並增加外來投資等。

本港樓市表現仍受壓,IMF亦提醒要確保樓市有序調整,又指在風險降低環境下,放寬房屋措施屬合理之舉,但對進一步放寬政策則需要採取謹慎態度。分析認為,樓價下跌的主原因是供應增加,而息率高企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不過IMF強調,港樓雖然趨跌,但仍是全球最難負擔的市場之一,此現象加劇社會經濟不平等,並削弱香港經濟的競爭力。

建議推增值稅及股息稅

另外,IMF預計,2024/2025年度財赤為本地生產總值的5.2%,收窄幅度低於初時預算的估計,主因與房地產有關財政收入持續疲弱。未來若干年內,社會福利和醫療衞生支出預計將進一步增加,在當前的財政政策環境下,預期這些支出壓力將導致預算再度出現赤字,當局實現預算收支平衡的目標很可能面臨挑戰。因此,IMF建議需要加強收入調配,並需要採取措施增加稅收,有關措施可包括增加個人入息稅的累進程度,提升高收入組別的稅率。提高應課稅品稅額、推出增值稅、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均可帶來額外的收入。

展望未來,IMF相信,經採取開源、控制開支以及逐步結束疫情相關支援措施,預計香港的財赤將進一步收窄,儘管收窄速度低於之前的預期。

財爺:「能者多付」原則開源

陳茂波昨回應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外圍政經環境,及本港經濟結構處於調整過程,本港會適當開源節流,並以節流為主導的策略,在數年內恢復收支平衡。節流方面,會管控經常開支增長以逐步收窄收支差距;開源方面,會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競爭優勢,並兼顧社會實際情況,避免削弱經濟恢復的動力,並以「能者多付」為原則,盡量減低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他亦強調特區政府會仔細研究並分析IMF提出的建議。

(來源:香港文匯報A03:要聞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