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師非洲授徒 助青年學一技之長
(大公報 記者 劉蕊 實習記者 郝錦程)「在埃塞俄比亞執教55天,每天上課9小時以上,每周休息一天,共授課448小時。中非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也在這448小時中得到了具像化的體現。」在去年中國─埃塞俄比亞「中文+職業技能」項目執教活動中,來自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魯訓祥承擔智能焊接模塊的教學工作。這位首次出國「職教」的老師在兩個月的時間裏,不僅幫助39名非洲學生掌握了焊接的職業技能,和他們建立了深厚情誼,更是切實感受到中國職業教育在海外的「硬實力」。「若有機會,我還會願意再赴非洲執教,讓更多的非洲年輕人能夠掌握一技之長。」
夜晚十一點,收到求助的魯訓祥再次出門為非洲學生解答問題。這是他在埃塞俄比亞支教時的常態,只要學生們抱着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心態尋求答案。魯訓祥都會不辭辛苦地為學生們答疑解惑,看到學生們好學的態度,他堅定了要把每一個學生教好的決心。
據記者了解,為切實解決埃塞俄比亞產能本地化問題,滿足當地對「中文+」複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埃立項實施了中國─埃塞俄比亞「中文+職業技能」項目,旨在為埃塞俄比亞培養高素質「中文+」複合型人才,推動其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為埃塞俄比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埃塞俄比亞青年提供一技之長。其中,受埃塞俄比亞聯邦技術職業培訓學院邀請,魯訓祥老師負責向埃塞俄比亞聯邦技術職業培訓學院師生和當地中資企業員工教授焊接技術、鉗工技術等內容。
錄製視頻課 供學生複習
面對語言不通的挑戰,魯訓祥需要使用翻譯軟件給非洲學生上理論課。為了把課程上好,同時也照顧到零基礎的學生,他總會花很長時間備課,盡量把內容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在實操課上,魯訓祥經常手把手教導基礎弱的學員,直到他們把每一個焊接要領掌握住,這節課才算結束。「根據教學大綱,我還把所有課程都錄成了視頻。」他表示,「為了課後反覆學習,很多學生都要走了視頻課的拷貝。」
執教期間,魯訓祥總共教導了39名學生。當他執教結束時,幾乎所有學生都掌握了手扶焊、電弧焊、氬弧焊等焊接基礎知識,「掌握要領是第一步,他們還需要做大量的實操練習,才能真真正正把這個技術掌握好。」學業結束時,魯訓祥反覆叮囑學生們,之後一定要做大量的實操練習來鞏固技能。
「我帶的學生裏有三個博士生,十幾個研究生,剩下的也基本都是本科生。」魯訓祥自豪地說,他的眼神中閃爍着對學生的讚賞和對教育的熱愛。雖然這些非洲學生的整體受教育水平較高,但實操水平參差不齊。魯訓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為每一位學生悉心講解,耐心演示。他的認真教學態度,學生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若有機會 還會回非洲執教」
援非結束後,魯訓祥被授予「優秀培訓教師」稱號,魯訓祥很珍惜這個榮譽,「這是學生自己評選出來的,是對我最好的認可。」魯訓祥表示,「這次埃塞俄比亞之行讓我深刻意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看到了技能培訓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若有機會,我還會願意再赴非洲執教,讓更多的非洲年輕人能夠掌握一技之長。」
因材施教|「她的焊接水平超過不少男同學」
「我最拿手的其實是鉗工,工作後才學習的焊接。」魯訓祥2004年起從事教學工作,因學校要開設焊接課程,便委託骨幹老師去哈工大學習焊接,魯訓祥便是其中一員。為了學好焊接,魯訓祥沒少下功夫。別人一天學習8個小時,他要學習12個小時以上,最怕的是操作不當導致焊接渣濺入鞋裏、胳膊上,「受點傷太正常了。」
「學生們剛開始不願意動手。我就讓他們做個小摩托車或者小汽車這種工藝品。」做工藝品需要焊接,學生有了興趣就願意學,這時他再進行講解,效果就好了許多。
而在埃塞俄比亞教授焊接技術時,魯訓祥也遇到一位「不願意動手」的學生。她的實踐興致不高,總是擺弄兩下就放棄。某天課程結束後,魯訓祥叫住這位女同學,從近期的學習聊起,發現她是因為擔心焊接會影響身體,才不願上手。「其實這是很多初學者的一個誤區。」魯訓祥講解,焊接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規避。比如為了防止強光損傷眼睛,佩戴護目鏡很重要;焊接所產生的煙霧中包含會影響呼吸道的懸浮顆粒,可以佩戴口罩和防毒面具來減少吸入……魯訓祥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一一化解了學員的顧慮,「第二天課堂上,她就非常認真了,等到我走的時候,她焊接的水平超過不少男同學。」
雙向奔赴|「來河南,到我們學校來看看」
在非洲教學期間,某次魯訓祥為了給早早到達教室練習的學生解答焊接上的問題,沒來得及吃早飯。這名學生就讓他的女兒為魯訓祥買來了當地的特色早餐──一個麵包圈和一杯紅糖水。當他回到教室後,發現學生們都帶來了一模一樣的麵包圈和紅糖水,「都是給我的,我收到了8份。」魯訓祥告訴記者,「學生們很多都沒有吃早餐的習慣,但是他們卻惦記着我因為來得太早沒有早餐吃,第一時間想着給我帶早餐,而且他們知道我不習慣吃當地的飲食,所以他們就想着給我帶點好的,就都帶了麵包圈給我。」
為了更有效地跟學生們交流,魯訓祥就在空閒時刻跟一位學生學英語,「焊接技術牽扯到很多專業術語,有時候翻譯軟件翻譯的並不準確。「在埃塞俄比亞再待一段時間,我都可以用英語授課了。」魯訓祥開玩笑地說道。
去年8月底,魯訓祥結束非洲課程回國後又有兩封感謝信,從埃塞俄比亞傳來,對河南職業技術學校提供的幫助給予高度評價,對魯訓祥勤勉教學給予盛讚。「我和我的學生們還一直保持着聯繫,我也會給他們介紹我們學校的情況,希望他們有機會能夠到中國、到河南,到我們學校來看一看。」
(來源:大公報A15:內地 2025/01/1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