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完善跨境救援機制
一名呼吸衰竭的病人昨日經大灣區直通救護車,由港大深圳醫院送抵屯門醫院,成為「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下的首名病人。該案例對於進一步推動大灣區跨境應急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現時大灣區內地城市已有多家醫院接受香港醫療券,在內地港人可就近處理輕微病情。不過碰到重大病情時,不少港人仍然希望回港醫治,一來熟悉和信任本港的醫療制度,二來涉及成本問題。但要將高危病患由內地醫院送抵香港醫院涉及不少技術問題,如過關、是否轉用救護車等,需要各方共同解決。
去年11月,特區政府、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以及澳門特區政府聯手推出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為期一年。計劃首階段先實行跨境直通救護車,由港大深圳醫院和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載送病人到香港指定公立醫院。在試行計劃下,經指定跨境合作醫院團隊評估和同意,可安排以點對點模式,於指定醫院之間直接運送有特定需要及臨床狀況合適的病人到香港,毋須在口岸轉換救護車,減低病人運送中的風險。
該計劃推出一個多月就有首名病人受惠,有助各方總結經驗,進一步優化過程,並將計劃擴大到灣區更多城市,讓更多人受惠。
隨着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跨境人流越來越多,需要跨境處理的緊急事件也會不斷增加,對跨境救援的要求越來越高。去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粵港澳應急管理合作暨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合作框架協議》,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應急管理救援的合作和交流。本港消防處災難應變救援隊還曾前往江門等地,參與大灣區地震救援聯合演練,提升抗災救援的實戰能力。
跨境救援關乎生命財產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各方加強合作、完善機制,有效緩解兩地「雙向奔赴」的後顧之憂,這是大家的共同期盼。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5/01/1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