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洞察|開拓創新 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扮演着獨特且重要的角色。

文|周小川

作為亞洲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多年來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放眼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需要我們以更開闊的視野謀劃,進一步推進相關工作,以實現持續發展。

近期滬港通迎來10周年紀念,以及投資者峰會成功舉辦,尤其是何立峰副總理講話,彰顯了這些活動對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總體而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整體發展態勢向好。但是,未來競爭激烈,香港還需迎難而上。

在推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工作中,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市場連通性乃是關鍵議題。儘管已經取得連通成果,但在範圍與便利程度上仍然存有廣闊的提升空間。連通不應局限於內地資本市場,更要拓展至亞洲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儘管這一過程會遭遇到諸多難題,但鑒於國際局勢變化及沿線國家的需求,克服困難推進連通勢在必行。

目前隨着資訊產業發展和互聯網普及,傳統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資訊的加工、分析和傳遞日益重要,業務與機構布局呈現分散化趨勢,這要求我們重新思考金融中心形成與維持的關鍵要素。

此外,創造有益金融產品也至關重要。要甄別產品能否滿足亞洲經濟需求,避免副作用,助力經濟發展。與此同時,金融市場應針對新興行業,如人工智能(AI)興起帶來的融資及風險管理新特點,開發新工具與產品。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值得關注的是SDR(特別提款權)在金融產品創新中的潛在作用。雖然這是個很好的設想,而且上世紀80年代初,在資本市場上,許多金融工具也曾經選擇用SDR來計價,以應對美元壁壘高企,匯率大幅升值的局面,但由於SDR構成複雜,缺乏配套外匯市場,目前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困難。建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帶頭增加SDR在融資、統計核算等方面應用,助力形成SDR外匯及匯率市場,推動金融中心接納使用。

人民幣國際化是另一個重要維度。人民幣國際化使香港將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核心區域,令到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角色更加多元化,並且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也扮演着獨特且重要的角色。

回顧這一進程,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最初目標主要聚焦於貿易結算,2008年金融危機是一個重要轉捩點。當時亞洲面臨流動性短缺,中國開始與多國開展貨幣互換,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不斷擴大。外部美元政策波動及各國流動性需求變化,加之中國國內金融改革推進人民幣自由使用,都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機遇。

隨着全球經濟格局多元化發展,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必將會發揮更重要作用。當然,這一進程受到內外多重因素影響,需要循序漸進。

因此在未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內地部分政策規則的改革開放力度還可以加大。諸如人民幣自由兌換、匯率改革、本幣互換及資金池設置等議題,往往涉及多方利益,需要審慎權衡、凝聚共識。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而且隨着內地經濟發展,人民幣在亞洲影響力日增,香港已發揮重要作用,未來要順應國際形勢,推動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更大效能,利用內地上市公司資源與高儲蓄率優勢,助力人民幣扮演更重要角色。

我相信,通過各方共同努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將更加穩固,人民幣國際化也將穩步推進,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不僅有利於香港自身發展,也將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由國際金融論壇(IFF)大會主席、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與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11月23日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香港聚焦: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設」環節發表的主旨演講改寫而成,並授權本專欄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