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業主減租谷消費
文/黎岩
政府昨日公布,本港剛剛過去不久的2024年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7億元,較對上一年同月跌7.3%,跌幅大過市場預期。中央推出惠港政策,放寬「一簽多行」,有助活躍零售市場,實際效應或在之後的12月或今年初才能顯現出來,但數據顯示本港零售市道持續疲弱,政府雖然信心滿滿並施之以各種靈丹妙藥,業界似乎也苦無良方,短期內似乎難有大的起色。
統計數據顯示,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期內銷貨值錄得下跌的商品包括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跌5.4%,其次為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跌18.0%;服裝跌7.5%。這三大類別恰恰是過往作為香港最大客源與買主的內地客消費的最大支出項目。有關數值的大幅下滑,說明內地客在港消費意欲持續下跌。昨日有媒體報道稱,來港欣賞跨年煙花匯演的內地客,平均消費不足1000元,有來自東莞的遊客,寧肯花5000元買奢侈品,但卻不肯花500元住酒店,而是選擇在麥當勞甚至在天星碼頭露天場地過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貨公司貨品跌12.3%;汽車及汽車零件跌34.4%;傢具及固定裝置跌20.5%。這三大數據當然完全屬於本港人士消費項目,特別是傢私類,除了反映樓市未能有大的起色外,亦同時顯現現今年輕人結婚成家慾望不夠強烈,當然直接後果就是拖累生育率。至於汽車相關產品銷售的下降,亦反映出整體經濟仍受外部不穩定因素制約導致的消費意欲不夠強。香港雖為東西方融合的多元社會,但以中國人的傳統生活及思維方式為主,在外圍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捂緊錢袋子幾乎成為毫無例外的當然選擇。
期內銷貨值錄得按年上升的商品類別包括超級市場貨品,上升3.5%;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升0.4%。亦反映出市民在大環境下更傾向於居家煮飯,減少出街食飯。這雖然與市民注重食物安全及養生之道有直接關係,但更多的還是經濟方面的考慮。正如政府所言,去年11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受到消費模式轉變及港元匯率偏高的影響繼續下跌。
曾幾何時,香港引以為傲的「購物天堂」美譽響徹亞洲,更加在內地如雷貫耳。惟自2019年7月以來,涉及暴力的大規模街頭犯罪活動,包括對內地人的辱罵毆打及選擇性歧視,大大損害了香港的安全和諧文明包容的都市形象,從而令內地旅客卻步。訪港旅客人次在2019年第三季銳減26.0%,第四季更按年大跌50.5%。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編製的統計數字,2018年3,282億元旅客總開支中,購物消費佔1,671億元,單是遊客購物平均每月就達140億元,相當於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然,也未必如此悲觀,國家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措施及惠港措施,包括自12月起恢復及擴展「一簽多行」,加上特區政府各項提振市面氣氛的舉措,以及就業收入增加,均有助推動旅客和市民在本地市場的消費。去年前10個月消費總額一致徘徊在單月300億元,進入11月已升至317億元,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唯其如此,政府仍需在多方面做出努力,包括:積極向中央爭取,將「一簽多行」惠港政策擴大至大灣區所有城市群,並爭取擴大至內地四大直轄市,以吸引更多遊客來港消費。同時,業界也要與時俱進,識變、應變、求變,在改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上下功夫,積極應對電商潮興的同時,拓展更多的貨源客源渠道。
當然,本港租金市道和人工過於昂貴已經成為阻滯零售市場興旺的「罪魁禍首」,在人工有加無減的大前提下,作為店舖東家的業主,應否與社會共度時艱,適當減租,至少不再連年隨通脹加租,以降低商家的營運成本,令到經營者能夠以更優質的服務及更吸引人的價格,為社會提供舒心的服務。另外,大型超市、商場、零售商應適應顧客普遍心理,通過抽獎、折價、團購、網購等多種形式,催谷銷量。始終,香港所售貨品,在品質上有保證,能夠令到遊客放心購買,若然在價格及服務水準方面,能夠令遊客心動,自然而然能夠刺激遊客來港的消費慾望。
總之,香港是吾家,繁榮靠大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業主減租,商品服務價格自然會下調,市場競爭力自然會上揚,就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港消費。香港是個自由港,除煙酒稅外,大部分貨品其實是沒有入口關稅的,理論上講,應該平過包括深圳等其他地方。以內地遊客喜歡購買的黃道益活絡油為例,10年前的價格約為25元,現如今暴漲至65至70元,價格翻了幾乎三倍,10年來租金、人工及製作成本顯然沒有翻三倍,那麼,何以商品就要翻三倍呢?這當中顯然有一個經營者的誤區,就是「抓緊機遇」大撈特撈,結果是嚇跑消費者,轉用其他更廉價的替代品。至於其他的國際一線品牌的奢侈品,其售價甚至大幅拋離深圳、海口等地,在深圳已實施退稅的今天,如此經營手法還能有什麼競爭力與吸引力呢?
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就是要有長遠的戰略發展眼光,不是着眼於今時今日的銷售,而是能夠從大局從長遠的發展去調整經營思維,要有持續經營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要貪圖短平快的爆發模式,能夠讓一家家百年老店持續傳承下去,當然需要靠信得過的口碑。擦亮「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要靠業界齊心合力的共同努力,當然,其中最大的得益者店舖業主,首先應該考慮「讓利」減租,畢竟,有租收總好過吉舖無租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