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發展|港青灣區任公務員以己所學服務市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李薇 深圳報道)隨着香港與內地交流的深入,更多港人北上發展,融入內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為香港青年在祖國內地的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空間。在這一背景下,一群懷揣夢想、勇於擔當的港籍青年,選擇成為內地公職人員。數據顯示,深圳自2020年起率先開展定向招錄港澳籍公務員工作,截至2024年共招錄24人。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內地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貢獻着青春力量。

深圳港籍公務員譚嘉艷在服務大廳。(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攝)

作為一名愛國愛港的新時代青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堅定了譚嘉艷投身大灣區建設的決心。出生於香港普通工薪家庭的譚嘉艷,是深圳首批招錄的港籍公務員之一。2020年,她通過深圳市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成為了一名內地港籍公務員,目前就職於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安監管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深圳的改革開放創造了很多創業就業的機會,譚嘉艷的父親看到了內地的機遇,便從香港來到東莞發展。「我是在東莞出生的,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小時候要經常往返於東莞和香港兩地。那時的深圳就像是一個中轉站,到了就直奔口岸。」直到奶奶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譚嘉艷才跟着家人搬回香港,一直讀書到碩士畢業。「當我再次來到深圳,給我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能看到周圍都是很寬很乾淨的市政大道,又見到很多高樓大廈,還有很多外國人在這裏生活。」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譚嘉艷看到鋪天蓋地都是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介紹,「我當時就很心動,很嚮往到這樣的地方生活。」

談及在監管局的工作,譚嘉艷認為工作範疇很廣,涵蓋了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化妝品、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這裏能迅速且廣泛地了解和學習到內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入職的第一年,她被安排到基層街道從事監管工作,經常需要外勤檢查食品安全、藥品加工和特種設備等情況。雖然初期對某些領域並不十分了解,但經過大量的培訓和相關領域的專家指導,她快速掌握了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譚嘉艷與丈夫2019年12月到北京旅遊時合照。

參與疫情防控 自製便民短視頻

工作三年來,她曾在一線參與疫情防控檢查,利用香港讀書所學,自製短視頻教程,簡化申請流程便利群眾。「在我的工作中,香港生活的經驗確實能為工作帶來新的視角和見解。」如今,她在許可註冊科負責商事登記註冊,更將自己的香港優勢盡數發揮,幫助港澳和外籍人士辦理業務。

內地及香港背景助涉外工作

在工作中她經常需要接觸到來自境外的企業投資者,特別是那些希望來深圳投資的香港投資者,為他們提供更加具體和實用的指引。「比如,在準備公司註冊所需的文件時,我可以告訴他們在香港應該去哪裏辦理相關文書,以及文件的具體要求是什麼。這樣的指導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

此外,在設立公司的過程中,有的境外人士在實名認證時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審核不通過等。「由於我自己也在內地生活過,對這些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會分享我的經驗,告訴他們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或者如何更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她說。

見證深圳高速發展 生活幸福感提升

在譚嘉艷的記憶中,小時候從香港到東莞,經常要換乘幾次交通工具,「這個過程不僅時間很長還很累。」但自從2018年香港開通西九龍高鐵站以後,從香港到深圳僅需19分鐘,「我感到非常震撼,這給經常需要在兩地往返的香港人帶來了便捷。」

譚嘉艷1歲時與家人在東莞的合影。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各項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完善,港人在內地生活也愈加方便。「以搭乘高鐵為例,以前我需要拿着回鄉證到人工窗口通道排隊,但現在和內地居民一樣,直接刷卡就能進閘。甚至是看病,也能和內地居民享受一樣的醫保。」譚嘉艷指,各項標準的銜接聯通讓身邊朋友更看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發展前景,融入當地生活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智能化城市生活便捷

同樣,大學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工作的劉念,在這十年間親眼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劉念認為,城市的變化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的拔地而起,更體現在生活的便捷和幸福感的提升上。「現在我回香港時反而感到不適應,消費經常需要現金,去銀行辦理業務要排長隊。但在內地這些都實現了智能化,非常方便。」

自2023年復常通關以來,劉念的香港同學都熱衷到內地遊玩,有些甚至每周都來深圳消費。這種頻繁的相聚不僅加深了彼此的情誼,也讓劉念更加自豪於自己選擇來內地發展的決定,「現在已無需我做過多的推薦,大家都知道內地很好。」

展現活力及包容性

譚嘉艷亦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選擇到深圳遊玩和消費,不僅是因為深圳在食物選擇上的豐富多樣和價格相對親民,還因為深圳的娛樂項目豐富多樣且價格相對合理。比如深圳新開的室內運動場就吸引了大量港人前來體驗。「這種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讓我感受到了深圳這座城市的活力和包容性。」

中英街管理局俞強 任職中英街合作辦登上職業發展新舞台

中英街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購物。(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攝)

中英街作為深港兩地的重要連接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兩地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交流通道,也為俞強提供了發展舞台。俞強是一名2023屆新錄用的港籍公務員,目前任職於深圳市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主要負責推進中英街深港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平時工作中要和各個業務部門打交道,也會經常走訪商戶了解他們對合作區建設的建議和訴求。

俞強在中英街走訪商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 攝)

積極溝通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在合作發展辦,俞強充分利用自己的港籍背景,與香港方面的相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特別是在近期中英街主街改造過程中,他積極參與了與港籍鄉事會成員的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推動中英街及沙頭角區域的協同發展。

「參與到大灣區的發展規劃,能夠成為共同建設大灣區的一分子,我深感自己無比幸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中英街一線關口的開放工作,預計在未來的幾年內,中英街將成為一個集旅遊、購物、文化交流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區域。」俞強說,他將在此過程中,繼續發揮自己的香港優勢和工作經驗,為深港融合貢獻自己的力量。

南山區街道辦劉念 前線服務社會 實現自我價值提升

在深圳任職的港籍公務員中,有人投身於基層治理,深入群眾了解民情,解決民憂,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化作每一次耐心傾聽、每一個細緻解答、每一分真誠的幫助。

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辦港籍公務員劉念。(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薇 攝)

劉念是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辦的港籍公務員,她戲稱自己是一名「I人」(即性格內向者),但經過在街道辦一年多的工作錘煉,已逐漸成為能自如應對各種挑戰的「E人」(即性格外向者)。「我身上彷彿多了一個按鈕,可以隨時切換狀態。」劉念笑指,這一轉變的背後,是一年上百次下沉社區和各項緊急工作任務的磨練。

深入基層利全方位成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劉念所在的部門為公共服務辦公室,主要負責民生服務和社會建設,包括社區建設、社會救濟、老齡服務等。她起初決定選擇報考這一崗位,也正因為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六邊形戰士」(即全能型人才)。「街道辦的服務範疇更廣,需要對接不同的單位,能更深入基層學習和了解內地的一些情況,成長也會更快。」

劉念舉例,每當氣象部門發布颱風預警時,她就要迅速切換至應急模式和同事一起深入社區排查隱患,比如樹木是否有斷裂倒塌的風險、城中村是否有安全隱患等。「一開始面對這種突發事件會不知所措,但現在已學會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並高效協調各方資源,甚至是與居民有效溝通,傳遞信息,安撫情緒。」她說。

探訪長者助提升溝通能力

探訪長者也是劉念提升溝通能力的重要途徑。從最初的拘謹不安,到後來的自然流暢,她逐漸發現,大多數長者所需要的不外乎是有人陪伴和傾聽。「和獨居長者的溝通讓我不斷反省自己,要更多地陪伴親人。」劉念坦言,這種情感共鳴會讓她在工作中更用心,並逐漸與關懷對象建立信任與情感聯結。

街道辦的工作無疑是繁雜的,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日常,讓劉念的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顯著提升。「我越來越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意義,它讓我更直接地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提升。」

內地公務員考試不易 備考要下功夫

深圳市自2020年首次公開招聘港澳籍公務員以來,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將考內地公務員作為北上發展的新選擇。但公務員考試具有內容廣泛、規則複雜的特徵,一次就成功「上岸」(指通過考試獲聘)並非易事。回憶考試過程,劉念直言:「真的有點難,『考公』對香港學生來說是要付出一定心力的。」譚嘉艷則指,法律知識是自己下功夫最多的部分,需要潛心備考來熟練掌握要點。

要全面了解政策和崗位資訊

劉念透露,自己是一邊工作一邊備考,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學習,「和我同期備考的朋友,都在盡力提升解題速度與準確率。」她強調,備考期間需保持積極心態,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因每年招聘的定向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劉念建議,有志於報考內地公務員的香港青年,要在全面了解政策與崗位信息的基礎上明確目標。「我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考公』對香港青年融入內地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她鼓勵港青們把握機會,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公務員崗位向港澳籍人士定向開放。

譚嘉艷表示,《廣東省促進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條例》日前已開始實施,當中包括支持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公開招聘港澳青年,她認為港青應該抓住機會一起參與國家建設。港澳青年還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多了解內地政策,相信一定能有所收穫。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文匯專題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