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演唱會開鑼 刀郎獻唱《德令哈一夜》致敬詩人海子

刀郎在合肥演唱會上以《德令哈一夜》開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臣、朱順傑 合肥報道)12月14日,《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迴演唱會‧合肥站》在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區合肥少荃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演唱會上,刀郎以2006年收錄進個人專輯《西海情歌》中的《德令哈一夜》開場,並在唱完第三首歌後,鞠躬感謝合肥,感謝刀迷朋友們,現場歡騰一片。刀郎選擇《德令哈一夜》作為合肥站的開場並非沒有原因,該歌曲的創作與安徽籍詩人海子描寫青海德令哈的詩歌《日記》淵源頗深。

《德令哈一夜》由刀郎作詞,歌詞以詩意的語言,深情表達了對安徽籍青年詩人海子的思念之情,也流露了自己對人生坎坷的感慨。

在昨日演唱會上,刀郎以低沉的腔調開啟,描繪了德令哈小城「窗外煙雨中,依舊車水馬龍」。這樣平淡的雨夜卻承載了太多的心情,其中的心痕是如此脆弱,幾乎無法癒合的傷口,「畢竟心裏也不敢輕易去碰剛癒合的痛」。隨着歌曲的旋律漸漸舒緩下來,刀郎傾訴了對海子的呼喚和對美好的期許,「你再忍一忍,你再等一等」,彷彿在向海子傳遞着一種希望,一種峰迴路轉的可能性。最後,雨水和淚水在歌曲中形成了物象與意象的完美結合,將音樂推向了高潮:「誰在窗外流淚,流的我心碎」。海子對美好人生的追求與歌者刀郎的接納相互交融,淒美的情愫化作了眼中的馨香玫瑰。這首歌曲成為了對海子的致敬,也是刀郎內心深處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真實寫照。

追隨海子創作《德令哈一夜》

海子是當代著名詩人,曾獲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代表作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五月的麥地》等。1964年,海子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農村家庭,他在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海子選擇在人生最好的年華裏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休止符,他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輕生,年僅25歲。

刀郎欣賞海子的才華,對海子的去世,他深感遺憾。1988年6月27日,海子在坐火車經過青海省德令哈市時,感受到其在夜色籠罩下的無邊「荒涼」的景象,情感爆發,寫下了現代抒情詩作《日記》(今夜我在德令哈)。於是,在海子離世後的十餘年間,刀郎一直嚮往着德令哈這座小城。2006年,同樣備受生活打擊、孤苦無助的刀郎,終於追隨海子的腳步來到了德令哈。在同樣的地方,同時也在一個雨夜裏,創作了他的歌《德令哈一夜》,那一刻,他與海子彷彿隔着時空彼此傾訴。

刀郎在演唱會上開唱後,網友們紛紛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分享圖片和感受。安徽網友夏恩的父親是刀郎的歌迷,為了實現「老爸的『追星夢』」,這次她給父親搶到一張680元的看台票,她分享了父親在現場拍攝的視頻,父親告訴她:「刀郎合肥演唱會音效太棒了!」她直言:「太值了太值了!」上海網友「滑蛋蝦仁」這次總共搶到兩張VIP區第一排的票,她把演唱會門票作為禮物送給了父母,她分享說:「我爸媽坐在VIP區第一排,現在完全沉浸式聽歌不理我了。」

資深歌迷每一站「報到」

場外粉絲在開場前就已聚集為刀郎打Call。(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順傑 攝)

刀郎合肥演唱會當日,記者在乘地鐵趕往現場時便感受到歌迷的巨大熱情。在最近的地鐵站內,眾多歌迷集聚在有刀郎半身像以及「山歌響起,『皖美刀郎』」標語的大屏前打卡拍照,其中不乏許多白髮長者和中年人。來自陝西西安的朱女士是一位70後,這次她和先生一起過來。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刀郎剛出道的時候就被圈粉,《2002年的第一場雪》是她最喜歡的一首歌。這次演唱會朱女士和先生都沒有搶到票,但他們還是特地來到合肥,想在體育館外感受刀郎演唱會的氣氛。

來自陝西西安的朱女士稱從刀郎剛出道就被圈粉。(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順傑 攝)

隨後記者來到體育館外,即使離演唱會開始還有近三小時,現場已集聚大批歌迷,可稱「人山人海」,不僅有歌迷開着貼有刀郎海報的車子趕來,而且還有歌迷圍成一個圈在場外草坪上放聲高歌。此外,記者還遇到一群高舉印有「你是我的天使,你是我的夢想」刀郎牌子、彩旗的安徽刀迷隊伍,他們以中年人為主,人數達數十人,浩浩蕩蕩。

愛刀郎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百度「刀郎吧」是刀郎最大的官方粉絲聚集地,現有32萬關注、354萬帖子。現年47歲、來自四川德陽的百度「刀郎吧」吧主符濤,已經支持刀郎21年,所有刀郎的歌曲他都會唱。此外,他參與或組織過各地刀郎粉絲見面會,見過刀郎數十次,已經營「刀郎吧」15年。在他看來,刀郎是時下中國人理想光環的一個傑出代表,粉絲群體從18歲到80歲都有,刀郎身上體現的那種對理想的執着和堅持讓他深受觸動,這是他一路追隨刀郎的原因。

「刀迷」符濤表示他雖然沒搶到合肥場的票,但還是要到現場來支持。

符濤說:「音樂對他自己來說是音樂理想,折射到現實,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或夢想,但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種種曲折,可能很多人實現不了。刀郎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所有這些喜歡他的人,實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他寫過一首歌,歌名就叫《理想》,裏面有一句歌詞叫『青春不羈的狂』。」符濤告訴記者,在名利面前刀郎先生是完全淡泊的。刀郎曾和他說過,如果一個人對名和利都不在乎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他就是最自由的人,因為沒有人、資本或者是權力能夠束縛他。符濤說:「我從成都到廣州,到南京,再到澳門,4站我一共看了6場,廈門和合肥我雖然沒搶到票,但是我還是要到現場來支持他,而且會一直支持下去。」

「現在他仍然寶刀不老。」符濤介紹,現今刀郎一般會在演唱會上唱20多首歌,但在10年前他可以一場唱到30多首歌,唱到三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德令哈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青年詩人海子迷戀上一位比他大二十多歲的女作家,女作家無法接受海子的癡情,回到西部。1988年,海子追尋女作家的腳步來到了青海的一個邊陲小城德令哈,這裏夜色籠罩下無邊的「荒涼」景象,正映襯了海子內心的孤苦無依,於是他寫下了詩作《日記》,這是海子詩歌中最淒美的一首詩。

海子寫道:「我把石頭還給石頭」,從此「石頭」與我再無牽連;「讓勝利的勝利」吧;「今夜青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而我「今夜只有戈壁」,我只有「空空」,我立於天地間,卻孑然一身,我如此孤獨!如此悲痛!我一無所有,甚至「握不住一顆淚滴」,似乎只有赴死,才是他最後的歸宿。最終海子在25歲時臥軌輕生,令無數人唏噓。

18年後,歌手刀郎追隨海子也來到了德令哈,並創作了歌曲《德令哈一夜》。兩顆滄桑的心,兩個孤獨的靈魂,在這座荒涼的小城達到心靈契合。這一詩一歌,成了德令哈的絕響。

(來源:香港文匯報A13:娛樂 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