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勇 | 文化牽動兩地情 香港聯繫兩岸交流

12月5日,送別大陸師生后,台灣陪同同學展示寫有大陸同學祝福留言的引導牌。新華社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中國內地7所高校的40名師生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訪問台灣地區,成為兩岸熱話。是次交流的空前成功實建基於兩岸均有同樣的文化及歷史底蘊,隨著兩岸高校交流密切,更應進一步從文化層面進行交流。

兩岸四地是以漢文化為重心的大中華地區,而「中華」不單單是地域的界限,更是各地的文化基礎。是次交流以中華文化作為交流重心,中國內地師生先後參觀台北孔廟、林安泰古厝,更在古厝中欣見抓周、收涎等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地區妥善傳承,足見兩岸沒有語言、文化上的溝通阻礙。福建師範大學學生陳亦立作為交流團成員之一,更言閩、台兩地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民間信仰、傳統技藝、民居建築等文化元素更為相近,過往的紛爭是由於兩岸的交流相對較少,是次的交流打破了兩岸青年的刻板印象。

12月3日訪問團於淡水紅樓享用由淡江大學歷史系與餐廳合拍設計的「滬尾宴」,此宴以清時中法戰爭中滬尾之役為設計靈感,全宴的十一道菜代表著滬尾之役的一個歷史故事。滬尾之役為中法戰爭其中一場成功對抗外敵的戰役,訪問團從菜餚中認識台灣地區的歷史,更是加深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歷史清楚反映出兩岸同根同源的不爭事實。兩岸的學者、學生實應進一步加強互訪,以田野考察的方式,親身到訪古蹟,擺脫文本局限,共同推動兩岸的歷史、文化研究。

台灣地區所傳承及保育的不只文化及古蹟,更有著眾多的文物,其中又以台北故宮為代表。毛公鼎、北宋白瓷嬰兒枕、《清明上河圖》、翠玉白菜等文物均為稀世珍品。文物所盛載著的過往中國歷代的工藝、文化、歷史,無不令人驚嘆。隨著兩岸交流日趨頻繁,兩岸的文物不再是書上毫無溫度的圖片,而是活現眼前的實物,令眾人均可感受文物所蘊含的偉大歷史、文化之美。

兩岸的交流建基於大中華文化及歷史,香港作為大中華文化的其中一份子,應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和合作。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讓香港充分運用「一國兩制」下聯通國際的優勢及對外交流的經驗,這正正是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近日提出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的核心。文體旅局應廣邀兩岸的高校、文藝機構,以中華文化為主軸,召開不同類型的大型文化藝術活動和論壇,這除了能推動兩岸交流,更可以使國際學者、文藝機構在香港感受到兩岸四地的文化自信,強化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以收一箭雙雕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