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置頂」創新 2035年建成教育科技人才強省

(大公文匯網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創新浙江的主要特徵是科技創新強、產業能級高、創新主體活、創新生態好。」9日,在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加快建設創新浙江」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科技廳廳長高鷹忠介紹,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的目標是到2035年,浙江將全面建成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並向更高水平邁進,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浙江提出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戰略部署

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四、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達21家、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15%……據悉,11月2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部署會,錨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戰略目標。從打造「創新型省份」,到把「創新浙江」確立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的鮮明標識,浙江又一次把創新放到「置頂」位置。

高鷹忠表示,接下來,浙江將做好推動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及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築牢新質生產力的底座支撐;加強財政、金融、用地用能等政策支持保障,健全完善一體推進的組織領導體系、工作推進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

2024年浙江高新技術企業有望達到4.75萬家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讓企業在創新中「唱主角」

此外,他也坦言,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方面,目前仍存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等問題。因此,浙江將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創高地建設,部署實施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集成電路、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重大科技專項,推動重點產業集群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水平明顯提升。」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創新浙江的關鍵舉措。」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何國強介紹,2024年浙江高新技術企業有望達到4.75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801家,均居全國第三。累計建設企業技術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究院等各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近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從2016年的1.43%持續提高到2023年的3.13%。「下一步,我們將聚焦聚力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動搖,讓企業在創新大潮中『當主力』『唱主角』『挑大樑』。」

破除人才流動障礙 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專職副主任趙雄文說:「目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人才流動共享還存在一些障礙。比如人才政策與戶籍、社保掛鈎,用人單位的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有制約,流動共享的辦事流程長、手續繁瑣等等。我們將破除這些障礙,推動人才流動、共享。」

據介紹,浙江將淡化各類人才政策在全職、戶籍、社保等方面的要求,支持科研項目、經費、團隊跟隨人才流動。實施高層次人才「互聘共享」計劃,從高校、科研院所遴選一批人才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從企業遴選一批人才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同時把支持人才流動共享的實際成效,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

浙江已建成之江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科創平台

高鷹忠也表示,在高能級科創平台提能造峰行動中也將強化人才集聚。「我們將積極推動實施靈活的人才政策,大力推進平台聚人、項目育人、以才引才,加大力度引進集聚一流人才團隊,通過科研任務實施培養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