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灣區碳交易平台 做大做強碳交易市場
感謝李浩然議員於11月20日立法會大會上提出「盡快啟動碳普惠市場的建設工作」這一具有前瞻性的議案。碳普惠機制旨在獎勵中小微企業及個人節能減碳行為,對推動企業節能減排,鼓勵市民投身環保,以及擴大碳交易市場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會上,李慧琼議員和本人就李浩然議員的原議案提出修正案,經修正的議案獲大會通過。
本人提出的修正案主要聚焦於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平臺的融合作用,包括推動共同成立大灣區碳交易平臺,做大做強碳交易市場,並為國家碳交易市場制定交易機制與規則打好基础。
當前,大灣區內的碳交易市場主要在深圳、廣州及香港,且均處於起步階段。據公開資料,2023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為2.12億噸,而香港Core Climate自2022年成立以來首年交易量僅約為90萬噸;深圳和廣州的年交易量也分別為1000萬噸左右。這表明,從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來看,大灣區碳交易市場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
據國家財政部公開消息,中國為實現「雙碳」目標,在2060年前要增加139萬億人民幣投資於新能源;在2030年之前每年要新增3萬億元投資。在此進程中,碳交易平臺的作用至關重要,大灣區碳交易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有鑒於此,加速香港碳交易市場和碳普惠機制的建設勢在必行。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明確獎勵標準與執行細則,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為節能減碳行為提供經濟激勵。
同時,香港還需積極與大灣區碳市場協調合作。大灣區作為我國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肩負著率先實現「雙碳」目標的重任。然而,目前大灣區碳交易市場存在多頭發展、缺乏協調的問題,單一市場規模偏小、流動性不足。為此,香港應爭取中央政府的支持
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推動成立大灣區碳交易平臺;尤其應結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力爭牽頭成立大灣區碳交易所,並參與國家碳交易市場機制與規則的制定。此舉將有助於形成區域統一的碳定價市場,提高交易效率,促進碳排放權的跨地區、跨境和跨層級交易,從而做大做強大灣區碳交易市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已經於2023年建立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徵收碳關稅;並修訂了排放交易體系(ETS),提高減排量目標;以及將覆蓋範疇擴展至航運領域。顯然,歐盟正努力成為全球碳交易規則的引領者。作為碳交易大國,中國也需積極行動,力爭成為全球碳交易規則的重要發起人和制定者,而香港應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
面對機遇與挑戰,香港應與大灣區各城市攜手共進,主動發揮國際化優勢,共同推動區域乃至全球的綠色低碳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