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走進孫子文化園感受中國兵家文化

香港學生在兵聖宮參觀遊覽。(大公文匯網 記者 胡臥龍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 胡臥龍)11月20日上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組織的「薪火相傳」平台系列:山東省東營、淄博歷史文化探索之旅活動走進東營孫子文化園。學生們參訪兵器館、兵聖宮,觀賞電影飛躍神州和魔幻劇場,通過實地了解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史以及兵家文化,感受軍事在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狼牙棒、戰車、弓箭、火炮……參觀兵器館看到各式各樣的戰爭利器,讓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學生區靜瑜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在球幕飛行影院,區靜瑜遨遊神州,「到訪」桂林、拉薩、黃山等景點,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更理解軍事對國家和人民的保護,更認識到和平的可貴和來之不易。

香港學生模仿弓箭手射箭的姿勢。(大公文匯網 記者 胡臥龍 攝)
香港學生在兵聖宮打卡拍攝。(大公文匯網 記者 胡臥龍 攝)

據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帶隊老師李冠言介紹,在香港課程裏面,孫子兵法並不是一個必修課,同學們通過圖書館或影視作品了解到孫子兵法和古代軍事的相關內容。此次參觀孫子文化園,讓同學們了解到孫子兵法不僅是傳統軍事文化,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在如今國家外交、經濟和政治等方面,都運用了古人的智慧。

「孫子兵法中提到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也是中國古時的軍事思想理念。」李冠言告訴記者,同學們來到孫子文化園學習古代兵法,更能理解國家的國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性,對他們來說是一堂生動的國家安全課。

香港學生聆聽軍事家韓信的故事。(大公文匯網 記者 胡臥龍 攝)

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被尊稱為孫子,又稱「兵聖」。所著《孫子兵法》,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該書闡述了戰爭制勝的規律、戰略原則、臨陣戰術及軍隊的後勤保障等,內容豐富,文字精鍊,其基本原則被後人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各方面,對後世影響深遠。

山東省東營、淄博歷史文化探索之旅活動走進東營孫子文化園。(大公文匯網記者 胡臥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