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行·記者手記|告別紐約 告別緊繃的神經
(點新聞特派記者蘇婷紐約報道)在華盛頓走訪幾天後,我們回到紐約,短暫停留一夜,便會乘坐16小時飛機,飛回日思夜想的香港。
這趟直擊大選的美國行,不可謂收穫不大,見到了特朗普真人,感受過競選集會,去過關鍵搖擺州賓夕法尼亞,跑過不同社區的投票站,採訪過形形色色的美國人。我們從紐約到華盛頓後的採訪安排一再調整。我們去了白宮,去了國會,看到了原本為防止騷亂而設的重重關卡;也去了霍華德大學,這所被譽為「非裔哈佛大學」的傳統黑人大學原本是哈里斯看開票、準備慶功的第一現場,然而開票當晚兩小時後,這裏便人群四散,緊接着幾天都冷冷清清。一場選舉過後,幾家歡喜,幾家愁。
和紐約相比,華盛頓沒有那麼多流浪漢,也沒有那麼濃郁的大麻味,相對乾淨、有秩序。當然也可能因為這是首府,管理要比紐約更加嚴格。一回到紐約,魚龍混雜的感覺就來了,警覺性不自覺地提升,神經一下子就會緊繃起來。從來到紐約的第一天,幾乎所有人都在不停叮囑你:不要獨自出門,不要八九點後還在外面,不要理會陌生人,不要太靠近地鐵月台邊緣(怕被推下去),不要這個,不要那個⋯⋯
我們住的酒店靠近市中心,每晚9點半後有門禁,住客需刷卡入內。去香港駐紐約經貿辦採訪那天,工作人員對另一組記者說,你們開車來,停車的時候裏面千萬不要放任何東西,怕被人砸窗盜竊。採訪中,也有居民對我們說,有盜竊團伙已經在該華人社區徘徊許久。
或許因為聽多了這些來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囑咐,在紐約神經總是緊繃,像是得了「被害妄想症」,時刻在擔心會不會被偷被搶,甚至遇到槍手——畢竟這幾天,紐約幾乎天天都會發生槍擊案。
在紐約,我們看到過「喪屍毒品」成癮者,也目睹過「毒蟲」在街頭公然交易和聚眾吞雲吐霧。幾乎每一個7-ELEVEN門口都有一個「門神」——手拿零錢罐的流浪漢,幫顧客開門,以「服務」討要「小費」。某個晚上,我曾見到有流浪漢在精品店鬧事,最終店員報警叫來了警車。紐約無家可歸者真的太多了,沿着第五大道走一遭,能見到十幾個打地鋪的流浪者。不知道紐約客們是不是早已對這些見怪不怪。
某天我們從時代廣場地鐵站出發,地鐵口遇到9個紐約警察、州警及軍人,當時以為地鐵出什麼事了。訊問後得知,這一帶警力一向如此,回覆我的警察最後還說了一句:「歡迎來到紐約時代廣場」。我一時也不知該作何反應,有那麼多警方人員在,是令人安心,但反過來想,環境是有令人不安,才需要那麼多警力維護。
當然,我們在紐約的時間不長,可能還未能很深入地了解關於它的方方面面,或許它對很多人來說,不至於這麼令人不安。但是,治安問題,非法移民淪為流浪者問題等,是市民的切身關注,也是這次大選最後選擇投給特朗普的人所關注的核心問題。他們希望新總統能處理好,若真能成事,或許四年後的紐約,不會再這樣叫人不安,當然可能比現在更糟也不一定。
無論如何,我們將踏上歸途,特派美國報道暫告結束。回到香港,回到這座全亞洲最安全城市、全世界最安全地區之一,便能徹底告別在紐約街頭時的不安與緊繃。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