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譜寫倚港興業的文化篇章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執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吳靜怡。

文/吳靜怡

當前香港正處在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關鍵期,工商界作為香港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使命重要、責任重大。在近日召開的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了六點希望和要求,充分體現了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工商界的親切關懷、殷切期望。我們深受啟發、深有共鳴。

夏寶龍主任在座談會上強調,要正確認識自身發展與香港發展、國家發展的關係。回望香港百年歷史,「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發展優勢」,也是香港與生俱來、無可複製的「成功基因」。正是祖國內地遼闊的發展腹地和巨大的消費市場,為香港工商界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舞台,也為一個個商業傳奇誕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普通法制度、暢通便利的國際聯繫,也為內地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充裕的資本和成熟的經驗。可以說,香港工商界、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當前,國家面對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也面臨着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一方面,香港穩定的政治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為「愛國者治港」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特區政府和管治團隊能夠「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破除經濟和民生領域的陳痾舊弊。另一方面,隨着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日益緊張、消費模式更新迭代,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遭遇新的挑戰和困難,市場上的悲觀情緒有所抬頭,不少中小投資者也感到擔憂迷茫。這就需要政府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新路,用成效回應廣大市民的信任和厚望。

作為香港文化產業界的一員,我認為,夏寶龍主任的講話為我們下一步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指導。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之地,20世紀8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曾經一度領風氣之先,其影響力貫穿全球華語社會。當年香港電影、電視劇、粵語歌曲以及武俠小說,深深影響着內地改革開放的一代。直到現在,「港式文化IP」及其衍生品在世界各地依舊有龐大的粉絲群體。近年來,香港各類國際文化體育盛事不斷,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電視劇重回市場,就足以說明香港文化產業的活力依舊。當然,業界目前也面臨着外部競爭激烈、人才隊伍老化、體制創新滯後、投資收益下降等亟待破解的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在用好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業態,創造新動能。

唯有以港為家,方能倚港興業。對於香港文化產業界而言,衡量業界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要看社會效益。一首歌、一本書、一份報紙,都在無形中傳遞價值觀,對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只有真心把香港當成自己的家,把讀者和受眾視為自己的家人,傳遞愛國愛港的真摯情懷,不斷推出積極向上、成風化人的優質產品,文化產業才能行穩致遠、蓬勃興旺。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執委、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