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重建需提速提效
房屋署公布彩虹邨重建計劃,讓當地居民喜憂參半。喜的是,年逾一甲子的彩虹邨重建在即,將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憂的是,重建項目分三期進行,曠時廢日。第一期需10年後入伙,而完成所有重建項目要到2048至2049年,即前後長達25年之久。對於區內不少長者來說,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落實重建的好消息,但也擔心可能等不到搬遷新居的那一天了。
彩虹邨現有7400個單位,重建後將有9200個單位,增加1800個單位。該項目屬於大型重建,時間較長不足為奇,但長至四分之一世紀,仍然令人匪夷所思,難怪引起一片嘩然。
誠然,重建項目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別是居民搬遷安置及補償問題是一大挑戰。但怎麼說都好,舊區重建司空見慣,就技術而言沒有任何高難度,為什麼要拖那麼久呢?
香港一直在進行舊區重建,雖然規模不同,但像彩虹邨重建時間跨度如此之長的則是罕見。就外地的重建經驗來看,傳媒去年底曾報道倫敦Rotherhithe啟動重建計劃,面積比維園還大,項目規模媲美太古城,但重建時間也不過是十年而已。更不用說內地的重建,基本上數年內就能完工。
隨着科技進步,無論是拆卸舊樓還是建造新樓,都是效率驚人。香港在基建方面有必要引入最新科技,加快進度。另一方面,不少居民希望原區安置,這是人之常情,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重建的速度。但只要安排妥當,或提供足夠的誘因,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居民到外區居住,重建的速度將因此加快。
香港有許多建築物超期服役,成為殘樓危樓,重建壓力沉重。特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爭分奪秒,將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之初就強調的提速、提效、提量、提質一一落到實處。過去那一套重建的程序,該精簡的精簡,該加速的加速,該改革的改革。銳意改革、主動作為,也應該體現在舊區重建之上。
(來源:大公報A5:要聞 2024/10/3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