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域梵珍」文物展 70佛教珍品亮相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有不少人信奉佛教,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由今日起向公眾免費推出「藏域梵珍·佛學之路—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佛教文物展」,當中展出70項與佛教相關的藝術珍品,包括唐卡、鎏金佛像、法器和經籍等,今次展覽更設置多媒體藝術教育展示區,利用創新展示手法配合多媒體創意裝置,以有趣手法介紹佛教文化如何影響現代人的生活,例如廣東話「傾偈」中的「偈」來自梵語,有讚歌、詩句的意思。香港文化博物館表示,希望透過展覽從歷史、藝術及文化角度,向觀眾介紹佛教的傳入和流傳,以及佛教文物對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
是次展覽展示的藏傳佛教文物為徐展堂捐贈,是徐展堂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走訪各地不斷購藏所得,包括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唐卡藝術精品29項、鎏金佛像18項,及法器、經籍等其他珍罕文物23項。
唐卡是藏傳佛教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將佛教主要神祗或宗師繪畫於棉布或絲綢上,表現他們的事跡和所在的境界。鎏金造像則展現歷代能工巧匠的金屬工藝技術,並反映在不同時期及地域文化相互影響下所形成的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特色。
動畫演繹唐三藏取西經故事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介紹,今次展覽特別設置了一個多媒體藝術教育展示區,當中包括有原裝《西遊記》的展示部分,博物館委託設計師及團隊以動畫演繹唐三藏取西經的故事,及其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包括演繹出唐三藏走過的取經及回程路線、古今對比的地名及旅途上的故事,生動傳神演繹真正歷史上的西遊記。
鄧民亮續指,該區域還以有趣角度介紹佛教文化如何影響生活,例如日常用語中的佛學典故,他舉例指本地日常用語中的「傾偈」中的「偈」字來自梵語,本來是讚歌、詩句的意思,日常用詞「定力」、「煩惱」、「不可思議」、「一塵不染」等均是梵語或來自經書,可見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生活文化的深厚淵源。
鄧民亮又介紹其中最大幅的唐卡展品《蓮花生供奉圖》,他指該作品描述蓮花生大師生平、主要功德等,並指圖中繪畫有不少奇幻故事,包括不懼火燒等。至於《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中的觀音有漢傳佛教造像的風格,證明中西不同的佛教文化互相有交流、傳播。
博物館冀藉展覽介紹佛教文化
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表示,唐卡通常展出不多,因為用礦石等顏料所製,需要特別保護,長期展出會造成損耗,所以今次展出29項唐卡非常難得。他續指希望透過今次展出的文物講故事,向觀眾介紹佛教文化,讓他們了解到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亦了解該些文物如何融合中西文化。
藏域梵珍·佛學之路—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佛教文物展
(來源:香港文匯報A14:港聞 2024/10/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