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香港重返國際三大金融中心的原因

文/鄭裕丰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排名第三,投資環境排名第一。政府會不斷改革,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一排名的回升不僅展示了香港金融體系的韌性,也反映了其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關鍵角色。這一成就來之不易,標誌着香港在金融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國際認可。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一攬子計劃,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些計劃涵蓋了多個方面,旨在通過不斷改革,使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香港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致力於強化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同時,香港積極增加人民幣投資產品。港交所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擴大人民幣股票範圍;擴大人民幣債券發行,支持更多綠色和可持續離岸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等等。

香港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港管理。一方面,促進私募基金透過港交所開拓新銷售管道,爭取與中東等地區的大型主權基金合作,共同出資成立基金,投資內地及其他地區的資產。另一方面,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容許投資住宅物業。此外,香港還將擴大稅務寬減適用範圍,增加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目前,香港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有望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等。

國安法保障金融市場穩定

國家對香港的支持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重回全球排名第三的關鍵原因。中國證監會推動內地龍頭企業赴港上市,為香港金融市場注入強勁新活力。此舉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來港,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為港股市場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本地大中型公司基本上市完畢,內地企業的赴港上市改變了香港股市的命運。如今,香港成為亞洲第四大股票市場,也是全球第八大股票市場,內地企業功不可沒。近年來,雖然香港經歷了社會動盪,但隨着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社會秩序逐步恢復,這為金融市場的穩定提供了保障。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逐漸恢復,國際資本重新流入。

「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關鍵。香港背靠祖國,擁「一國兩制」優勢,便於吸引內地及海外資金,資金池龐大,銀行體系安全穩定,流動性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均超出國際要求。穩定的社會環境為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一國兩制」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一國」之內,國家利用香港獨特優勢,將大部分資本項目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試點放在香港,不斷推出各項金融惠港政策,帶動金融「引進來」「走出去」,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在「兩制」之下,香港資本主義制度、資金自由流動、貨幣自由兌換、普通法體系等長期不變,發揮香港金融監管體系與國際基建連接優勢,在金融新業態、新領域進行差異化創新,發揮「試驗田」功能。

作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香港一直扮演着「超級聯繫人」角色。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使得香港在外匯交易、債券發行等領域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位置。近年來,香港與內地還不斷開發新的互聯互通工具。2014年滬港通完「首秀」,2016年深港通正式啟動,2019年債券通一級市場訊息平台上線。這些互聯互通工具不僅把國際資金引到內地,同時也把內地資金引入香港,使香港股市「一直有活水流進來」,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言十分重要。

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注入活力

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金融領域先行先試,鞏固了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為香港金融業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處理了約80%的人民幣國際支付。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近年規模在不斷擴大,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清算額穩步提升。

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創新加速。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揮雙向開放的橋樑作用,攜手內地共同創新互聯互通制度安排。無論是「股票通」「債券通」還是「互換通」,政策着力點由以政策驅動為主向市場驅動為主轉變,由要素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升級。互聯互通機制啟動10年間交易規模持續增長,為香港金融市場不斷注入活力。

總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重回全球第三,是對香港金融業發展成果的肯定。在新的起點上,香港將繼續發揮優勢,深化改革,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努力,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將繼續在國際金融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為全球金融體系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為就是敢言執行委員)

(來源:大公報A10:評論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