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 集友銀行以金融之筆書寫新時代「僑」文章

集友銀行歷史文化館。(主辦方供圖)

「批」一封,銀幾許,跨越山海,輾轉萬里。僑匯僑批誕生於19世紀中葉,作為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家鄉親人的書信和匯款憑證「銀信合一」的特殊家書,是維繫華僑華人和祖國、家鄉密切聯繫的重要紐帶。

一封封跨越山海的銀信,作為華僑金融的雛形,見證了華僑華人在中國發展的各個時期作出的重大貢獻、始終如一的家國情懷,更見證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的形成。

在以愛國華僑陳嘉庚倡辦的集友銀行為代表的先行者們的不斷探索中,「華僑金融」這一中國特色金融的模式逐漸清晰。

華僑金融的「旗幟」

「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

在位於香港中環的集友銀行歷史文化館的文物中,一封封僑批書寫了華僑華人異鄉打拚仍心繫家國的赤誠之心,講述着走好華僑金融發展之路的時代意義。

家書抵萬金。抗日戰爭時期,全世界華人華僑心繫祖國、情系桑梓,通過僑批僑匯為抗日戰爭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持,但受戰火摧殘華僑匯款輾轉梗阻,受損匪淺。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曾在《南洋回憶錄》中寫道:「數月前敵陷廈門,波及潮汕、閩粵海疆受制益甚。而各地原有銀行或縮或停,一部分信局則乘機取利,抬高手續費,於是我僑胞寄匯信款頗感困難。」

顛沛動盪中,陳嘉庚先生聯合東南亞眾多華僑華人以「謀集美學校永久經濟基礎」「確立華僑資金與祖國建設事業聯繫合作之初基」「聯合僑商返國投資助長祖國復興事業」為目標和使命,1943年在福建戰時臨時省會永安倡辦了集友銀行,廣泛收解僑匯,便利僑胞匯兌,暢通僑資回國渠道,不僅是架起連接僑胞與家鄉親人的「生命線」,更便利了僑資內移以支持祖國抗戰。

以此為開端,集友銀行開啟了探索華僑金融發展之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經受了千難萬險的種種考驗,奠定了華僑金融的基礎。

集友銀行在永安創立初期的廣告圖。(主辦方供圖)

國家建設、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華僑金融凝聚着廣大華僑對新中國的美好願望和切實支援,新中國成立初期,陳嘉庚積極落實周恩來總理關於號召華僑多寄僑匯,幫助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指示,不遺餘力地向海外親友籌集資金,爭取僑匯。

據估計,當時陳嘉庚先生前後爭取的僑匯在3000萬港元以上,這些錢通過集友銀行匯到國內。集友銀行鼓勵僑資內移,服務僑胞僑眷之舉,只是華僑華人反哺祖國建設的一個鮮活縮影。

集友銀行僑匯支票。(主辦方供圖)

「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偉大成就,廣大華僑華人功不可沒。」華僑金融不僅成為了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還擔當了改革開放的強大引擎。香港作為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集友銀行在此扎根,發展華僑金融已經有77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僑資銀行之一。

1950年,陳嘉庚途經香港,考察香港集友銀行並發表演說。(主辦方供圖)

「集友銀行本身就是在福建創立的,讓集友銀行回去福建支持家鄉發展是責無旁貸的。」中銀國際副董事長、集友銀行原副董事長林廣兆先生回憶起當年集友銀行回到廈門設立代表辦事處幫助廈門經濟特區招商引資,並帶去了先進的金融產品等故事,始終懷着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彼時,林廣兆先生任中銀集團港澳管理處副主任,為響應政府的號召,集友銀行廈門代表處於1985年11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升格為分行,並於1986年1月8日正式開幕,成為內地建設引進資金,介紹海外華僑、客商到內地投資的重要橋樑,着力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

1984年,集友銀行編撰並印發《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投資指南》。(主辦方供圖)

「集友銀行作為排頭兵,分別在福州、廈門設立了分行,為工商界和僑胞服務做出了卓越貢獻。」林廣兆指出,改革開放大潮中,華僑金融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別是在福建與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寫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新時代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友銀行着眼於差異化發展,結合高水平對外開放進行中國特色金融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華僑金融戰略。

以僑為橋,以僑帶僑。集友將創行80年來的服務華僑的理念、經驗和熱情匯集在一起,成立了跨境業務與華僑金融部,專門負責華僑華人客戶的廣泛聯繫。「祖國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集友銀行服務華僑的初心始終沒變,不愧是『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立的銀行。」一位自1998年以來一直以集友銀行作為主要往來銀行的老華僑客戶這樣評價道。而在集友銀行,這樣長期服務的客戶不在少數。

集友銀行跨境業務與華僑金融部揭牌儀式。(主辦方供圖)

中國僑聯兼職副主席余國春表示,堅持為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服務,幫助華僑企業發展,集友銀行與華僑之間的關係已經遠遠超出銀行與客戶的關係範疇,相互之間赤誠以待的互相扶助,幫助彼此度過一個個難關,集友作為「華僑的銀行」的名聲就是這樣不斷積累和流傳開來的。

近年來,該行活躍在聚僑胞、拓僑道的前沿,攜手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僑界社團聯會、廈門聯誼總會、福州社團聯會、知名僑企等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在挺進主戰場的同時,不斷落地華僑金融創新模式的成功案例。截至2023年底,集友銀行華僑金融客戶數達到6.8萬戶,華僑金融業務餘額達479億港元。

如今,集友銀行結合形勢變化和自身優勢,抓住時代發展的新機遇,進一步延展自身角色——恰如香港作為國家發展的「超級聯絡人」,發揮金融紐帶作用,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重點為「走出去」及「引進來」的僑商僑企搭建跨境金融平台。

經過多年踐行「跨境+跨界」「商行+投行」發展戰略,集友銀行通過投貸聯動、QFLP和QDIE基金等拳頭產品,更好地滿足華僑華人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多牌照、特色化的綜合化經營優勢突顯。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具備跨境理財通業務資格的銀行,年初該行積極回應跨境理財通2.0,推進產品與服務升級,進一步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從華僑金融的「先行者」到「領軍者」,集友銀行通過多年經驗提煉出具有集友特色的華僑金融服務標準,打造華僑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在新時代推動華僑金融和「五篇大文章」融合發展成為了集友發展的新課題。

通過建立華僑金融+科技金融的生態圈,打造華僑金融+綠色金融的產業鏈,擴大華僑金融+普惠金融的企業群體,挖掘+養老金融的個人服務深度,啟動華僑金融+數位金融的動能源等,集友用實際行動勾勒出一個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場景,為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悉,去年10月,該行在創行8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布了《集友銀行百年願景》,明確了「華僑金融優選銀行」的願景,致力於成為「一帶一路上的精品銀行」,後續將開拓東南亞市場,推進華僑金融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台階,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

2024年10月,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其母行廈門國際銀行牽頭編制的華僑金融服務團體標準在第一屆華僑金融論壇上發布,是我國銀行業首個華僑金融服務團體標準。

華僑金融服務團體標準發布。(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