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做好交通基建配套 助力北部都會區騰飛
10月16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各方反應正面,既讚揚施政報告各方面政策思慮周到,亦認同特區政府改革方向。新一份施政報告再次提到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闡明北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務求做到「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
在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方面,施政報告不僅有願景,還有具體的舉措,相信北都將逐漸進入收成期。在未來五年,會有約6萬個房屋單位落成入伙,當中包括約10條新公共屋邨;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亦會落成,這些好消息,令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北部都會區須做好基建交通配套
不過,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要考慮交通基建先行。須知,更好的交通接駁、配套的基建設施,在便利區內居民的同時,也有助釋放當區的土地房屋供應潛力。不然,約6萬個房屋單位入伙後,將有超過10萬的遷入人口,如果交通配套沒有做好,很容易出現嚴重擠塞或運輸服務不足,影響市民生活。因此,必須兼顧做好基建交通配套以及職住均衡。
影響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大型基建——北環綫主線將於2034 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預計2036年開通。短期來看,今年開工的港鐵東鐵綫古洞站項目目標在2027年第四季投入使用,洪水橋站項目目標在2030年竣工。而未來五年,就有約6萬個房屋單位落成入伙,急需政府加強交通基建配套。
舉例來說,連接新界西北和東北的北環綫,2034年將在新界北形成環狀鐵路網絡,有助帶動沿線土地及經濟發展。若北環綫東延綫也能在2034年建成,相信可以與北環綫形成合力,推進北部都會區東面新市鎮發展。同時,將北都公路由粉嶺北向東伸延,接駁至沙頭角公路交匯處,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這樣就可做好交通基建配套,助力北部都會區發展。
河套創科園要「拆牆鬆綁」 便利兩地創科人員交流合作
「北部都會區」對創科產業的推動力度之大前所未見,預計亦將締造巨大經濟貢獻和大量相關的就業機會。「北部都會區」規劃有望提供65萬個就業機會,當中15萬個來自創新及科技領域。香港與深圳共同推動的河套港深創科園也在北部都會區。創科園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香港亦要努力爭取落實便利措施,如河套爭取試行專屬跨境政策,以及商建跨河橋樑,為兩地創新科技人員往返交流「拆牆鬆綁」,便利各項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讓深港科技創新協同發展。
落實好人流、物資流、數據流、信息流的跨境流動後,河套香港園區與落馬洲/新田一帶的新創科用地就能更好地整合為新田科技城,提供300公頃的創科用地,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做好沙頭角交通配套 助力北都旅遊發展
北部都會區還會發展「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包括紅花嶺郊野公園、沙頭角、印洲塘等地,帶動康樂及旅遊發展。沙頭角禁區開放半年時間,就已有超過8.2萬人次申請禁區證到沙頭角遊覽。當地的餐飲店估算,今年生意額增加了約兩成。但沙頭角的交通配套仍有待提升,筆者建議,一方面擴闊沙頭角公路,由現有雙線擴闊至四線行車;另一方面,爭取將北環綫東延綫往東接駁至沙頭角,早日建成通車,助力北部都會區的旅遊發展。
提到沙頭角,那就必須要提到沙頭角口岸重建。保安局近期與深圳商討重建沙頭角口岸,兩地就口岸規劃有初步共識,計劃跨河興建,以「一地兩檢」模式發展口岸,實施嶄新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以提升旅客過關效率。有鑒於此,筆者建議,一方面,北都公路提速興建,並向東延伸至沙頭角口岸,做好交通接駁;另一方面,配套設施要以人為本,讓沙頭角居民可以「人車直達」口岸,不用再轉直通巴士,便利兩地人員流動,切實惠及兩地民眾。
筆者認為,政府以「以產業導向」「基建先行」發展北部都會區,有助於大力拉動經濟發展,主推科技產業發展。如果能繼續做好相關交通基建配套,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不僅可以助力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還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將北部都會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之城」!
(作者為民建聯執行委員、北區支部主席、香港工商總會北區分會副主席、北區區議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