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智能駕駛飛速發展 測試員教「無人車」開車

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正在測試行駛中的汽車。

(大公報記者 張帥)「95後」青年任聰的工作與多數汽車產業鏈上的工人不同,他每天需要在不同道路條件、時段、天氣、車速情況下,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拐彎、調頭、進出匝道等不同場景測試。「簡單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從不斷地駕駛測試中『找茬』,教車『開車』,讓車像人類駕駛員一樣去處理各種情況。」任聰從事的讓車變得更「聰明」的工作,是新興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這是伴隨智能駕駛興起誕生的新職業機會,正在成為智能駕駛幕後的安全守護者。

日前,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19個新職業,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被納入正式職業名單,給該職業的定義是「使用工具、量具、檢測儀器及設備,對智能網聯汽車及其相關零部件進行功能驗證和測試的人員」。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頒布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是交通運輸領域新增的第一個新職業。

設「鬼探頭」場景 考驗應變力

三年前,任聰從中國礦業大學機械電子專業畢業,當大部分同學去北上廣的計算機公司時,他選擇南下江城武漢,到東風汽車旗下智慧電動汽車品牌嵐圖工作,成為了一名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每天,他和同事駕駛測試車,對自動緊急制動、危險預警、自適應巡航、輔助併線、等待紅綠燈、跟車等智能駕駛功能進行測試,在駕駛中「找茬」,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安全漏洞,向研發部門反饋駕駛系統的實際表現。

任聰告訴大公報,智能駕駛測試里程當然越多越好,但為了提高效率,在城市道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典型示範應用場景外,還會主動設置障礙,以及在雨天、雪天等極端天氣條件和特殊交通環境下測試。與普通汽車不同,智能駕駛測試車裝備了激光雷達等全方位感知系統,車內外安裝了不同數據採集設備,並搭載規控算法,實時記錄和分析路況影像、信息傳輸、行駛速度、制動距離在內的各項數據。

「經常測試的一個性能,是『鬼探頭』場景下的自動緊急制動,『鬼探頭』指的是司機在好好地開車,突然有人從旁邊竄出來。」任聰說,對於「鬼探頭」,要檢驗車輛能不能盡快安全地煞停,避免碰撞甚至減輕碰撞。三年裏,用於安全測試的假人模型用了不知多少個,安全性越來越有保障。

智能駕駛還有一個關鍵的指標叫響應時間。任聰介紹,從發出指令到車輛響應,如果響應時間過長,那麼車輛的煞停制動距離就會越長。他與同事曾針對某車型進行緊急制動調試,為了將緊急制動響應時間達到最佳水平,通過對輪胎、摩擦片、制動壓力控制方式等反覆驗證,最終將車輛響應時間從440毫秒縮短到280毫秒,而減少160毫秒,意味大幅縮短了緊急制動的制動距離,轉化為用戶安全性能的顯著提升。

量產前至少經五輪兩萬次測試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分為L0至L5六個等級,L0為完全人工駕駛,L5為完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在L2等級及以上,即可實現部分自動駕駛。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數據,去年內地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乘用車銷量995.3萬輛,市場滲透率達47.3%。

任聰透露,從項目首台車輛下線到量產,要至少經歷五輪全量測試驗證,一輪測試就要完成4000多次不同場景下的測試,總共要歷經2萬多次測試,測試里程總計至少10萬公里。在車型量產面向市場後,每逢版本升級迭代,智能駕駛測試員還要進行測試工作。

「在我們的努力下,智能駕駛技術做得越來越好,現在很多用戶願意為智能駕駛去買單,這是我們從這份新職業中獲得的最大成就感。」他說。

來源:大公報A14:內地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