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 「文創+」提升香港文化軟實力
文/吳靜怡
10月16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了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報告立足香港健步邁向由治及興新階段,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以銳意改革進取的新姿態,回應局勢變化和社會各界期待,為香港下一步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筆者關注的文化發展領域,施政報告多有着墨且針對性很強。特別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部分,賦予了文創產業重要地位。文創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種新形態,創新性強、附加值高、品類多元,在數字化浪潮的轉型升級中,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應用趨勢,值得我們積極投入。
香港面積雖小,卻因特殊的歷史和地理條件,成為中西文化的薈萃之地,並曾經一度引領潮流文化風氣之先。如何煥發昔日武俠小說、港產電影、流行歌曲等經典品牌新魅力,是香港文化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課題。今年,「九龍城寨」電影和金庸武俠人物雕塑展的走紅,諸多文化盛事活動受到熱捧,帶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只要充分挖掘並利用好香港的文化資源,就一定能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施政報告對於文創產業發展規劃體現出了決策者的全局思維,即沒有把這項產業單獨看作是文化界的事,而是提出了要「加強跨界別合作」,引進市場資源,培育具有產業化潛力的文創項目。也只有這樣,一個文化IP才更容易從小說、動漫、電視劇、電影等作品中走出來,與數字技術、藝術設計、餐飲旅遊、教育推廣等業態相結合,以「文創+」業態產生化學反應,製造出更多的「網紅」「爆款」,在為香港帶來「流量」的同時提升文化軟實力。
同時,施政報告還關注了對文創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和交易銷售,並希望將西九文化區打造為國際文創商業盛事設施。這也體現出決策者的系統思維,即對文創產業「全鏈條」發展的理解,和賦能西九文化區這一現有重要城市地標的考量。可以想像,當越來越多極具生命力的「文創+」業態生根發芽,不僅能帶動更多旅客訪港消費,國際文化界的精英大咖和專業人士也將視香港為創業發展的良好平台,形成文化人才聚集效應。
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把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就必須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彰顯香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文化特色,用好用「活」百年積澱的優秀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香港市民和訪港旅客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創造出更多驚喜、更多享受。文化之都,未來可期!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