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鞏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上)

立法會商界(第三)議員嚴剛

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香港特區須通過改革革新,鞏固並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特首李家超1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亦具前瞻性地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施政舉措,期望各界齊心合力謀改革促發展,推動特區金融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助力強國建設。

1. 積極支持和推動LME盡快在香港設立交割倉,發展香港成為亞洲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

近年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面臨全球經濟格局變動的挑戰。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作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平台,其在亞洲的核准交割倉分佈在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台灣地區,但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佈局尚存空白。香港作為聯通祖國與世界的關鍵節點,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離岸貿易中心地位,使其成為設立LME認證交割倉的理想之地。此舉不僅能帶動香港每年產生數千億港元級的金融交易,還能進一步鞏固和活躍本港金融市場。

建議政府於業界積極推動LME盡快在香港核准交割倉,使香港成為LME認可的交割地,並發展香港成為亞洲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

2. 提振香港股市,將港股通內地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門檻降至10萬元,並豁免港股通的股息稅

現有的港股通投資門檻要求個人投資者的帳戶餘額在一定期限內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這對於眾多內地個人投資者而言門檻過高。降低港股通內地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門檻,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港股的流動性,更能進一步推動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建議政府盡快與內地監管機構展開深入溝通,將港股通內地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門檻降低至人民幣10萬元。

3. 豁免或調低香港帳戶投資者投資H股的股息稅

當前,香港帳戶投資者在投資在港上市的H股公司時,所獲股息需向內地稅務部門繳納10%的股息稅。這一稅負不僅壓制了H股公司的估值水準,還削弱了內地企業在香港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降低或取消這一稅負,能激勵投資者更積極地參與市場交易,進而提升市場活躍度,增強價格發現效率,這對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都大有裨益。

4. 不斷提升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更堅實和高效的基礎設施支持

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融資及跨境支付的佔比不斷上升,市場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處理全球約75%的離岸人民幣支付結算,並坐擁龐大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資金池。香港應積極因應市場變化,不斷鞏固和提升其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更堅實和高效的基礎設施支援。

建議繼續加強與內地的金融合作,優化跨國人民幣的流動管道,提升人民幣資金流通的效率;鼓勵金融機構充分利用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積極開發多樣化的離岸人民幣投融資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加大對人民幣金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支持人民幣跨境即時清算、交易、支付、結算及託管等業務的順利開展。

5. 持續優化雙櫃臺模式,擴大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範圍和規模

香港交易所已於2023年6月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雙櫃檯模式對於人民幣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亦能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

建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擴大雙櫃檯可交易的股票範圍;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增設人民幣櫃檯,提振人民幣櫃檯的成交量;針對目前港元股價和人民幣股價之間按匯率折算後仍有較大差價的情況,優化「雙櫃檯莊家機制」,逐步探索發揮人民幣定價功能。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