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唱出人生感悟 引發老中青共鳴
(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從成都到廣州,再到南京,火爆的演唱會場面、超多的話題討論……「磨刀」歸來的刀郎,再次收穫無數各年齡段粉絲。刀郎演唱會,正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對於「刀迷」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出,而是聆聽他們喜愛的音樂詩人用歌聲抒發情感、人生感悟,他們則在音樂中重溫青春、觸摸記憶。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多年來,刀郎從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中汲取資源,歌曲主題得到了昇華,以創新方式傳承傳統音樂。如今刀郎的粉絲群體涵蓋了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曲中微妙複雜的人生況味也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滄桑感吸引着許多新的受眾入場。
國慶假期刀郎廣州演唱會,門票早在幾分鐘內便被搶購一空,有超過2.4萬名觀眾現場觀演,沒能入場的歌迷們也毫不氣餒,有的甚至直接爬上樹,爭取一睹偶像風采,以更廣闊的視野參與這場音樂盛宴。網友們笑稱這些歌迷買到了「掛票」,樹上開出了「歌迷花」。
別樹一格 各界熱議「刀郎現象」
就在上周末,刀郎巡演到南京,容納兩萬人的體育館座無虛席,演唱會這兩天,體育館周邊多家酒店房間被訂滿,一房難求。演唱會還帶火了刀郎的故鄉四川資中縣,帶來短期的旅遊熱潮。
「刀郎的歌琅琅上口,有些作品寄託了人生的感悟和感慨,想必這也是他的歌吸引人之處。」張頤武認為,當年,幾乎所有人的車載音樂中都會播放《2002年的第一場雪》,很多人成了刀郎的粉絲。如今,刀郎復出,吸引不少老粉再次追捧。時隔20年,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熟悉的感覺也回來了。他們聽的是情懷、是故事,也是回憶和青春。
「刀郎從全國各地的民間文化中汲取資源,歌曲主題得以昇華,音樂風格更加豐富。過去他唱的是人生的一種感慨、感傷,現在唱的是對世事的觀察、諷刺、觀望,對人間世態的體味、體察。」張頤武表示,去年的《羅剎海市》就引起了非常大的震撼。關於它的議論其實也是人們對於社會的思考,內裏不乏對於公平公正等真善美的追求。這種渴望是永恆的,這首歌正是在這一點上觸發了人們的共鳴,成為了獨特的大眾文化現象。此後,不少新歌,也吸引粉絲持續關注,這種關注在其舉辦巡迴演唱會時達到了頂峰。
關於「刀郎現象」成功的關鍵因素,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姚明廣亦撰文提到,獨特的音樂風格、深刻的社會批評、高度的自我認知和表達、與社會共鳴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刀郎現象」,使得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藝術上受到認可,更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每個人的愛情故事都被他唱出來」
年輕歌迷喜歡刀郎的原因也各不一樣,許多人是通過網絡才知道刀郎的,他們與刀郎相見恨晚。有的年輕歌迷覺得,刀郎就像一個鄰居,搬個櫈子坐你旁邊,講他的經歷和他的故事。「他唱的歌不矯情,每個人身上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都被他唱出來了。」
還有人認為,刀郎音樂中蘊含着對傳統文化的呼應與創新,一些作品汲取了民間音樂的元素,以現代方式進行演繹,既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
從草根到傳奇 對音樂熱愛鼓舞人心
去年7月,刀郎攜新專輯《山歌寥哉》重回大眾視野,掀起現象級的反響。如今,他的巡迴演唱會再度爆火。對此,有樂評人表示,十年才開線下演唱會,有前幾年專輯的支撐,刀郎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刀郎現場演唱極富激情,觀眾可感受他對歌詞的新追求。樂評人、青年作曲家田藝苗此前參加活動時表示,刀郎正在成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音樂藝術家,樂隊裏有越來越多的民間音樂人,使他不僅創造了音樂,也創造了文化現象。
樂評人郭志凱表示,刀郎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2013年之後刀郎隱居在蘇州,用了6年時間研究全國各地的民樂。後來《山歌寥哉》爆紅,讓非常多來自民間的「刀迷」,掩飾不住對其音樂的喜歡。「他本身就是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他回憶,最早刀郎在新疆做音樂,自掏腰包做了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沒有上過音樂學院,不屬於大唱片公司,但熱愛音樂的夢想不變,這也為刀郎博得了許多粉絲的共情。
歌迷心聲
(來源:大公報A13:內地 2024/10/14)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