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I創辦人等英美三傑奪諾貝爾化學獎

香港文匯報報道,生命體旺盛的化學反應源自蛋白質的貢獻。科學家們完全理解和掌握蛋白質的美好願望,如今觸手可及。今屆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授予科企Google轄下人工智能(AI)企業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和高級科學家詹珀,表彰他們利用AI模型「AlphaFold2」,預測人類世界幾乎所有兩億個已知蛋白質的結構;亦授予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家貝克,表彰他利用電腦技術輔助創造全新的蛋白質。

蛋白質分子通常由20種氨基酸組成,組合方式千變萬化。196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主要使用一種名為「X射線晶體學」的方式,確認蛋白質結構。科學家們發現,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完全由其氨基酸序列決定,但一個蛋白質可能的結構種類多達10的47次方,如果氨基酸鏈是隨機摺疊,單是分析一種蛋白質的結構,就要耗費較宇宙年齡還要長的時間,窮舉尋找答案。

準確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伴隨研究進展,人們發現知道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後,可分析其不同部分作用力,預測蛋白質的結構。1994年,一項名為「蛋白質結構預測批判性評估」(CASP)的競賽誕生,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們定期相聚「猜謎」,謎面是一種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謎底則要依照該序列,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2018年,哈薩比斯團隊利用AI模型AlphaFold參加CASP競賽,其預測準確率接近60%,以絕對優勢奪冠。不過要將準確率提升到90%以上,需要詹珀的協助,推出全新版本AlphaFold2,將所有已知蛋白質結構和氨基酸序列資料庫,全部用於AI訓練。2020年競賽中,AlphaFold2的準確率幾乎與X射線晶體學一致,相較後者需耗時數月甚至多年,AI只需幾分鐘便能給出結果。

Top7人造蛋白質改變世界

人們知曉蛋白質的結構,又能否創造新的蛋白質?1990年代,貝克開始研發預測蛋白質結構的電腦軟件Rosetta,他思考如果反向利用軟件,輸入需要的蛋白質結構,由軟件輸出構建氨基酸序列的建議,或許能創造出新的蛋白質。

在貝克團隊的努力下,一款名為「Top7」的人造蛋白質問世,它由93個氨基酸組成,結構極為穩定,與任何天然蛋白質都不相同,自此打開「從頭設計蛋白質」世界的大門。這意味着科學家們想要設計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除調整天然蛋白質結構外,還可以從零開始將它製造出來。

諾貝爾獎委員會稱,截至本月,全球有來自190個國家超過200萬人使用過AlphaFold2,人類探索蛋白質結構的效率已大幅提升,更可以自行創造蛋白質,其成果在納米材料作標靶藥和疫苗等領域都能發揮作用。貝克將獲得1,100萬瑞典克朗(約827萬港元)獎金的一半,另一半由哈薩比斯和詹珀平分。

貝克(David Baker)

出生日期及地點:1962年10月(62歲)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任職機構:美國華盛頓州華盛頓大學

獲獎原因:利用電腦技術設計全新蛋白質

獎金份額:50%

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

出生日期及地點: 1976年7月(48歲)英國倫敦

任職機構:Google DeepMind

獲獎原因:利用AI技術預測蛋白質結構

獎金份額:25%

詹珀(John M. Jumper)

出生日期及地點:1985年(39歲)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

任職機構:Google DeepMind

獲獎原因:利用AI技術預測蛋白質結構

獎金份額:25%

專訪|清華助理教授 師從貝克讚優秀管理者

徐純福(右)與貝克在今年7月合照。(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瑞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助理教授徐純福,曾在今屆化學獎得主之一貝克的實驗室擔任博士後。徐純福形容貝克待人親和,即使實驗室人數眾多,他仍親力親為,「只有貝克找不到學生的時候,沒有學生找不到貝克的時候。」

設計人造蛋白質如搭積木

就今次化學獎獲獎成果,徐純福用搭積木來解釋,「使用人工智能(AI)模型預測蛋白質結構,就似預測手中的積木,最終會建成什麼建築。貝克的研究則是計算出哪些積木,可以搭建成最終的建築。」

徐純福回憶,貝克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是優秀的管理者,能夠遊刃有餘地管理規模龐大的實驗室,在小組會議上親自報告。徐純福在回國建立自己的實驗室前,曾向貝克尋求如何保持良好心態的建議,貝克亦主動分享經驗稱,「若覺得心情不好,那就不要來實驗室了。」

專訪|北大教授 「貝克不斷挑戰更高山峰」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張瑞豪)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王初(圖)曾師從今屆化學獎得主貝克,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系取得理學博士學位。王初形容,師從貝克為他奠定了科研基礎,令他受益終生。王初回憶貝克在工作之餘喜愛爬山,不斷挑戰更高的山峰,永遠在「邁向最高點」的路上。

王初形容,貝克是一名天才且純粹的科學家,始終積極思考科研,他已獲得諸多重量級獎項,一直勇於接受新挑戰。對於今次化學獎,王初認為這是對貝克研究成果的肯定,同時也印證了人工智能(AI)技術在科研領域,正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期待未來AI能夠結合更多傳統科研領域,帶來新成果造福人類社會。

母親新加坡華人 哈薩比斯曾研AlphaGo橫掃棋壇

香港文匯報報道,身為軟件工程師和人工智能(AI)專家的哈薩比斯,似乎並非傳統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不過他在AI領域雄心勃勃。《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哈薩比斯曾告訴員工,應該利用AI技術作出「值得獲得諾獎的發現」。哈薩比斯也將助其今次獲獎的「AlphaFold2」模型,稱作他最喜歡的AI現代應用。

哈薩比斯出生於倫敦,母親是新加坡華人,父親有希臘和塞浦路斯血統。年少的哈薩比斯熱衷國際象棋與程式設計,從劍橋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學士學位後,曾創辦遊戲工作室,其後轉向探索AI,在倫敦大學學院獲得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創立DeepMind公司。

去年奪「諾獎風向標」

2014年,DeepMind被科企Google收購;2016年,其AI產品「AlphaGo」戰勝多名圍棋世界冠軍,自此走紅。不過哈薩比斯認為,AlphaGo是為研發更好的AI模型積累經驗,解決對人類更重要的問題,他因此參加2018年「蛋白質結構預測批判性評估」(CASP)競賽、向獲得諾獎邁出重要一步。

《華爾街日報》訪問多名哈薩比斯的同事,他們形容哈薩比斯要求嚴格、富有好勝心,常身穿低調圓領冷衫。哈薩比斯常年留在家鄉倫敦,他崇拜英國數學家圖靈,認為自己足夠成為被譽為「電腦界諾獎」的圖靈獎得主。

哈薩比斯與今屆共同獲獎的同事詹珀,去年已憑藉AlphaFold2獲得被視作「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哈薩比斯相信現有技術對於日後建立更強大的AI系統至關重要,「我一直相信人們會普遍使用AI,只是無法預測時機。」

(來源:香港文匯報A20:國際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