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賣地因時制宜 穩樓市振經濟

政府宣布在新一季的賣地計劃中,將僅招標出售大圍一幅小型住宅地,預計提供365個單位,不排除本財年未達私樓供應目標。樓市與經濟環境、市民財富息息相關,本港寫字樓空置率高、零售銷售數據不太理想,某程度反映經濟復甦勢頭仍有待鞏固,樓市低迷亦降低了市民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慾。穩定樓市就是穩定經濟,政府在撤銷樓市「辣招」之後,因時制宜,因應市場情況調控賣地數量,有利於樓價回穩,從而帶動經濟向上。

樓市作為本港經濟的晴雨表,其波動直接影響着市民的財富積累、消費習慣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氛圍。近年來,本港樓市經歷了多輪波動,當前更是面臨着寫字樓空置率高企、零售業銷售數據不振等多重挑戰。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最新報告顯示,本港寫字樓市場的空置率已達到歷史新高,達到14.8%,租金自2019年高峰以來更是大幅下跌了40%,這一數據不僅揭示了寫字樓市場的嚴峻形勢,也間接反映了整體經濟需求的疲軟。與此同時,零售業同樣面臨巨大壓力,8月份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下跌了10.1%。

面對一系列挑戰,政府的賣地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此次選擇推出大圍美田路的小型住宅用地以及洪水橋的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正是基於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在當前經濟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發展商對投地持謹慎態度,更傾向於選擇規模小、配套成熟的社區地塊。政府的這一決策,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合理調整。

通過減少賣地數量,政府旨在避免對樓市造成過大的衝擊,從而保護市民的財富和購買力。樓市的穩定,不僅關係到市民的切身利益,更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當樓市處於低谷時,市民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慾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拖累整個經濟的復甦步伐。因此,政府在撤銷樓市「辣招」之後,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調控賣地數量,有助於樓價的回穩,從而為經濟的復甦提供有力支撐。

除了調整賣地數量外,政府還在工業用地的招標條款上做出了積極調整,包括調低地積比及延長招標時間,以降低開發成本,吸引更多投資者。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也為本港經濟的多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商業用地方面,政府同樣展現出了高度的市場敏感度,考慮到當前市場空置率較高,決定暫不推售商業地塊,以避免對市場造成進一步的壓力。

政府本財年首三季私人住宅供應,合計共6,470個,僅達到年度目標的近五成,未來能否達標仍存在不確定性。對此,甯漢豪表示,不排除今年未能達到供應目標,但政府手上是有土地,主導權仍在政府手上,將審時度勢,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賣地計劃,確保土地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展望未來,政府應繼續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賣地政策,以確保樓市與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政府還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融資便利、縮短審批流程等措施,幫助它們渡過難關,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此外,政府還應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本港的長遠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