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學生壓力大未必願求助 逾三成飽受抑鬱症折磨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發表本港首份有關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調查結果。(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供圖)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莫楠)學生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廣受社會關注,有青年機構昨日公布香港中學生精神健康素養的調查結果,逾三成受訪中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以抑鬱焦慮壓力量表作評估,更有17%受訪學生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的壓力水平。值得關注的是,近半受訪中學生即使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也不一定會尋求協助,其中兩成人更是表明不願尋求幫助,而較低求助意願的學生,其抑鬱、焦慮及壓力的程度顯著較高,抗逆力及健康狀況則顯著較差。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了826名港島區中學生。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受訪學生在過去兩星期中曾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甚至難以停止或控制憂慮。通過不同的健康及焦慮情緒問卷發現,有30.6%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四分之一人處於焦慮狀態。

部分人自以為健康 實抑鬱不自知

此外,即使調查中有約53%的受訪學生自評健康狀況為「好/非常好/極好」,但當中有約16%學生實際卻被評估為正受抑鬱症相關的症狀困擾,只是他們並不自覺。

另一方面,經抑鬱焦慮壓力量表的評估,超過29%受訪學生有中度或以上壓力,代表他們精神健康狀況已達到需要關注的水平,更有17%被評為處於「嚴重/非常嚴重」的壓力水平。

調查亦顯示有36%學生屬抗疫力低,面對逆境時需要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及情緒。在「如果我患有心理健康問題,我會尋求協助」一欄上,約47%學生表示不一定,約兩成則表明不會,只有不足三成受訪學生表示願意向身邊的成年人談論感受。

應屆中五學生Christy自小學時期因健康問題被同學誤解而受到排擠,升中後無論在社交還是學業上都承受極大壓力,為她帶來巨大的精神健康困擾,有時甚至會獨自哭泣並失眠。她亦曾因家庭誤解而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幸有一次機會讓她與家人修補了關係,自此,Christy由不願與家人傾訴,轉化為與家人傾訴心事,成為她的情緒出口。

中五學生Christy(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供圖)

對於青少年普遍不願向成年人透露心聲或求助,Christy認為這或源於青少年與成年人的年代不同,成年人或較難明白青少年的處境,但倘若能夠建立具安全感的互信關係,成年人又能給予自己有用的建議時,她亦願意向成年人傾訴甚或求助,「朋輩大多只能成為聆聽對象,成年人有機會提供較多具體而有用的建議,協助自己面對各種挑戰。」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執行幹事李道生表示,調查結果反映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了解,並且對尋求幫助缺乏信心。

專家倡三層應急機制恒常化

該會建議學校及地區青少年服務單位積極推展精神健康素養教育,宣傳及推廣多元治療服務介入,讓學生認識醫學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擴闊中學生對精神疾病治療的認知,有助對抗污名化及提升其尋求協助的動力。

該會又期望下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時,將全港中學校本三層應急機制恒常化,以及設立專項基金,支援中學生精神健康。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港聞 202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