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回饋社會 何宛淇以愛煉成殘奧雙金

何宛淇與丈夫李榮傑13年來共度無數高山低谷。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葉詩敏)「原來愛係可以解決好多問題」,何宛淇在巴黎殘奧會摘下兩金凱旋時說。自幼患脊椎肌肉萎縮症,第三屆出戰殘奧奪得硬地滾球個人賽和混合雙人賽金牌,30歲的何宛淇堅持多年終實現夢想。除了家人不離不棄,還有丈夫兼助理員李榮傑(Jet)一直伴隨,兩個人追同一個夢。愛是最大的力量,她期望能以愛回饋社會,成立獎學金助年輕人多元發展。

何宛淇的個人社交平台上,除了訓練和比賽的相片之外,大部分是享受美食、大自然風光又或是旅遊照。宛淇自幼患上脊椎肌肉萎縮症,膊頭以下不能動,兒時屢度與死神搏鬥,曾在病床上失去戰意,「除咗病我仲可以做乜?」病魔可使其身軀受困,卻不能阻礙她意志的自由,在兩輪上享受生活,甚至找到賦予她人生價值的硬地滾球。

從自覺「無用」到成為「世一」,再於今夏奪得兩面殘奧金牌,只因即使缺乏自由的身軀,卻從不缺乏愛。

何宛淇(前排右)和謝德樺(前排左)合作贏得金牌。(資料圖片)

何宛淇在五六個月大時,媽媽發現她不能自如地爬行,安坐時也會突然跌下。經過醫生多重檢驗後,約2歲確診脊髓肌肉萎縮症。眼見其他小朋友能跑能跳,自己卻手腳無力,對於別人而言充滿了好奇與淘氣的美妙童年,在何宛淇看來卻是簡單到拿起一本書、拾起一支筆都要人幫忙的沉重與無奈。

她也曾羨慕過其他健全小朋友,偶爾會感到失落和自卑,能夠拋開外界眼光帶來的壓力,源自家人無限的愛和支持。「我知道即使外界怎樣說也好,家人仍會愛我和幫我,我也不應該再介意什麼。」何媽媽——宛淇口中的英雄,默默為她抹身、餵飯,日復日、年復年地貼身照顧她。

親人無比的愛,加上醫護團隊的努力,激發她要堅強振作的決心,好好活下去,才能回報身邊每個為她付出的人。她坦言母親影響她最深:「媽媽對我的影響最大,除了教會我要做好自己外,更經常煲湯給我,照顧我日常起居飲食。」

自2008年加入硬地滾球香港代表隊,三戰殘奧會終在今屆一圓金牌夢,何宛淇賽後立即感謝母親一直支持她追夢:「阿媽由細到大話齋,『要爭氣,唔好畀人睇死』,這刻終於做到,希望可以令她驕傲。」

何宛淇和李榮傑賽後互相吻賀。(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圖片)

丈夫兼助理同行追夢

還有另一份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愛,來自其丈夫、管道助理員兼教練李榮傑。在她奪金一刻,丈夫在場上即向她獻上深深一吻,場面溫韾又感人。何宛淇曾在發表感言時說:「因為愛我,所以有高薪厚職都要辭工,去付出,同我一齊追夢,去追這一面獎牌。」

她與李榮傑自2011年開始合作,13年來共度無數高山低谷,直至2022年7月李榮傑辭去教席,全職協助何宛淇,她的夢想也是他的夢想。

多大的愛才可全身心投入成全對方的夢想?今天奪得兩金成就,也令宛淇憶起過去的辛酸。她憶述,記得首次出戰里約奧運個人賽8強止步,「Jet對我說,下一次,我們一定要上頒獎台。他希望,香港的市民甚至乎全世界,都知道香港硬地滾球有何宛淇這個運動員。」就是一個承諾,他們同行終於走到頒獎台最高台階。

談到今屆在巴黎最難忘的事,何宛淇再一次感動起來,全因她再一次感到被大家愛着。

「最深刻是觀眾和義工,今次有好多香港人在當地為我們打氣,有的是特地過來,而且現在又有好多香港朋友在歐洲,都有過來支持我們。」她坦言去屆東京奧運會在疫情下閉門作賽,氣氛與里約奧運會「玩人浪」氣氛相差甚遠,今屆終再感受熱熾氣氛。

「還有一個故事,有香港義工不是在我們的場館工作,在賽艇那邊好遠,都坐一兩個鐘頭車過來,還是要自己買票入場支持。」

何宛淇感謝丈夫的支持。

以自身經歷啟發年輕人

她回憶時仍難掩興奮:「很多香港觀眾、義工在我們出場時,舉起區旗同我們用廣東話講加油,完場在門口又會特地過來打氣鼓勵我們,好有愛。」她續說:「感覺好多支持自己的朋友,好窩心。一切一切,我覺得都是用愛創造出來。」

奮戰十多年,除了贏得無數獎項,更成為硬地滾球BC3級的世界第一,何宛淇也曾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在加上兩面殘奧會金牌,她說獎牌不單是個人榮譽,也希望讓所有殘疾人士知道,即使身體有障礙也可以為香港爭光。

生命盡是滿滿的愛,她期望也能以愛和行動回饋社會。「由細到大家人都灌輸我,只要有能力就應該要貢獻社會,所以我們一直都希望,日後有成績的話,無論任何方面,金錢和生命教育上,也可以貢獻社會。」

她相信香港這彈丸之地有很多精英,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獎學金希望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是香港的未來,除了金錢外,一直都有做中小學分享,希望以自身經歷啟發到他們。」

根據「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個人賽獲金牌,可獲150萬港元獎金,團體金牌可獲300萬港元;個人銀牌可獲75萬港元、團體銀牌可獲150萬港元、個人銅牌可獲37.5萬港元、團體銅牌可獲75萬港元。

(來源:香港文匯報A17:體育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