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教鞭拒懸壺 警察學院警員陀槍實踐志向

左起:鄧偉傑、林欣霆和周秀麗。(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芷珊 攝)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李芷珊)香港警察學院今日(14日)舉行結業會操,3名優秀學員在畢業前接受傳媒訪問時,分享了他們投考警隊的心路歷程。男警員鄧偉傑曾是中學中文老師,在一次警察學院開放日上聆聽一名警員講述奮不顧身擒獲罪犯的警察故事後深受激勵,更喚回他年少時的警察夢,決定棄筆從戎。女警員周秀麗在暨南大學國際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一度對未來的職業路向感到迷惘,但透過香港警察·內地大學招募快線了解到警務工作的挑戰性和多元化,毅然投考警隊,成為一名陀槍師姐。

榮膺薛富盃、銀笛和學業成績優異證書的鄧偉傑(26歲),在浸會大學主修中國語文,2023年畢業後在一間中學任職中文老師。

他的警察夢早在童年時萌芽。兒時,他常常看到警察身穿帥氣的制服在街上巡邏,令他對這份職業留下深刻印象。讀中學時,一名成為警察的師姐回校分享她在警校的生活,讓鄧偉傑進一步萌生加入警隊的想法。任職老師期間,他常抽空參加警察學院的開放日。

「唔可以用金錢衡量呢份工作」

鄧偉傑記得有一次,一名特遣隊警員向他分享了在港鐵制服偷拍罪犯的難忘經歷,更提到曾在拘捕罪犯時受傷。儘管鄧偉傑覺得故事驚險萬分,但這名警員在傾談間沒有面露絲毫畏懼,令他深受激勵和敬佩,決心加入警隊。雖然親友紛紛勸告他不要辭去教職,但他認為教師雖然可以作育英才、貢獻社會,但一人的影響力畢竟有限;相比之下,警察工作能夠即時幫助市民和阻止罪案,其成果更直接可見,且意義重大,「唔可以用金錢衡量呢份工作。」

他認為,教師工作為其帶來的良好自信和溝通能力,對未來執行警務工作有幫忙,「因為之前任職的中學,收了唔少特殊學習需要嘅學生,培養我一定嘅同理心同耐心。因為他們相比一般學生需要更多照顧和幫助。而日常的警務工作,可能接觸到失智老人或無精神行為能力者。」

現年26歲的女警周秀麗是廣州暨南大學國際學院臨床醫學系的香港學生,去年畢業後一度對未來的職業路向感到迷惘。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警隊在內地各大院校舉辦香港警察·內地大學招募快線活動,於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報名參加招募講座。

其間,有現職警察和招募組人員在講座上詳細介紹了警隊的架構、職能和發展前景,還分享了個人投考心得,以及耐心解答參加者的疑問,令她開始嚮往多元化的警務工作,最終下定決心即場投考警隊。

經歷重重難關和數個月的等候,周秀麗在今年3月成功入班。除了校內訓練,學院還安排了多項校外活動,例如在今年7月,她就參觀訪問了深圳市公安局警察訓練學校和當地派出所,更有機會與當地警察交流,令她對內地警察的工作環境和架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見識到港深兩地執法部門之間的緊密協作和快速發展,令她對警務人員的身份更感自豪。

「學會要聆聽市民的說話」

周秀麗表示,十分慶幸選擇警察作為終生職業。從警察學院畢業後,她期望為維護社會安全和打擊罪案出一分力,繼續以無畏無懼的精神面對未來的挑戰,努力成為一位忠誠勇毅、心繫社會的警察,還要將大學學到的知識,應用在警務工作上,「我實習期間,了解到同病人溝通需要耐心,以及一定的同理心。因此,這些特徵特質適合我擔任前線警務人員,面對全港市民時,要學會聆聽他們的說話。」

左起:葉兆輝、廖珈奇、劉廣業校長在分享會交流。(香港文匯報記者廖傑堯 攝)

見習督察考5次 受庭訓遇挫不餒

榮獲施禮榮盾和榮譽警棍的見習督察林欣霆,晉升見習督察前是一名有9年半警齡的警員,曾駐守軍裝巡邏小隊、機動部隊、警察招募組等。自2017年起,他先後投考5次見習督察,經歷失敗、挫折與迷惘,但經過不斷的練習和準備,今年終於實現目標,以見習督察身份再進入警察學院受訓,並順利畢業以警官身份繼續效力警隊,為市民服務。

被母正義感打動 立志投考警察

現年31歲的林欣霆,其妹妹也是一名警察,父母曾任職懲教署。林欣霆15歲那年與父母逛街時,目睹母親挺身追捕偷拍男,並成功制服疑犯,被母親的正義感所打動,於是立志投考警察。

他父親退休後收到一面刻有「盡忠職守,一絲不苟」的紀念牌,林欣霆說,這份禮物不僅是對父親三十多年懲教工作的肯定,更時刻提醒他在警務工作中不能有絲毫懈怠,需要奮發向上,堅定他「升呢」成為見習督察的信心 ,希望以自身能力,幫助前線人員解決更多困難和挑戰。

經過5次投考,林欣霆終於如願進入學院督察班,在36周嚴格訓練期間克服重重困難,包括要以英文背誦法例,又要兼顧體能和領袖訓練,接受不同挑戰,最難忘是野外訓練,需要在兩天內攀越鳳凰山、大東山和二東山,「學員不可以與外界聯絡,所有起居飲食需要靠自己或同班同學……加上當時天氣比較差,大雨且有霧,不少同學因此受傷。」最後,林欣霆以優異成績畢業。

中小學校長、老師、社工和心理學家,參與校園危機分享會。(香港文匯報記者廖傑堯 攝)

自殺個案年輕化 警隊支援助解困

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9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自殺案的當事人有年輕化趨勢。為全面推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預防自殺工作,香港警方昨日聯同防止自殺機構和天主教教區,為280名中小學校長、老師、社工和心理學家舉辦校園危機分享會,希望建立支援網絡及營造接納和關愛文化,建立學生在校園有關愛、被愛和喜歡的生活,提升學生的解難能力,擁抱希望並建立正向人生。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在分享會上表示,在新冠疫情後,青少年人自殺個案有上升趨勢,自殺率由2022年0.9顯著上升至2023年的2.9,年齡更下降至15歲以下,其中20%是患有抑鬱或精神健康問題,但其他輕生學童仍很難確定原因,情況令人擔憂。

家長老師合力提升學生解難能力

他認為,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體驗去認識自己,才可以為自己訂立目標。因此,大家不應去指責缺乏目標的青少年,而是盡量給予讀書以外的空間,為他們製造機會,「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現象提醒我們迫切需要處理造成青少年感到絕望的根本因素,幫助他們擁抱希望。家長和老師都是學童身邊重要的守護者,透過共同努力,提升學生的解難能力,這個學習過程將會發展成為學生離開校園後一生的資產。」

香港警方談判組主管廖珈奇總警司向教師推廣今年4月推出的校園危機處理實務操作指引,並提醒教師在處理危機時謹記兩點,拋開顧慮和細心聆聽;然後透過控制、指揮和溝通三個步驟處理,又提到港島總區今年4月率先舉辦了第一期關愛校園領袖訓練計劃,現有16間中學約100名學生參加,希望透過學生以及同伴的支援,發揮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呂芷葶分享了辨識學童自殺先兆和建議處理方法,協助教師及早辨識有潛在危機的學生,以便適時介入、提供輔導和支援,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福祉。

(來源:香港文匯報A07:要聞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