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擬明年進行人口健康調查 盧寵茂:約九成學生體能活動不足

盧寵茂(前排中)、陳松青(前排左四)、李夏茵(前排右四)、徐樂堅(前排左二)和其他委員在會議前合照。(政府新聞處)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1日)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檢視《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策略及行動計劃》)下各項防控工作的推行進度,並與環境及生態局、教育局、衞生署、食環署、康文署、醫院管理局和相關機構代表討論應對非傳染病的策略及措施。

盧寵茂(右六)今日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政府新聞處)

盧寵茂表示,香港目前正面對人口高齡化和非傳染病日益嚴重所帶來的威脅。主要的非傳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佔本港去年整體登記死亡個案逾五成。故此,有關部門必須與市民和社會各界攜手做好預防及控制非傳染病的工作。

盧寵茂指出,衞生署將定期進行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狀況,以及與健康相關的行為。衞生署計劃於明年進行第四次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以協助審視《策略及行動計劃》訂立的9項防控非傳染病目標,並制定明年後的防控策略。

盧寵茂表示,特區政府亦高度重視兒童及青少年的非傳染病防控工作。根據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2022/23學年周年健康報告,約九成學生在健康評估問卷中顯示體能活動水平不足,即沒有達到世衞建議的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到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另外,兒童普遍亦存在水果和蔬菜攝取量不足。衞生署建議的攝取量是6至11歲兒童每日應進食最少2份水果和2份蔬菜;而12至17歲青少年則應進食最少2份水果和3份蔬菜。但根據食安中心調查數據顯示,只有約五成9至11歲受訪兒童的平均蔬菜攝取量達到衞生署的標準,而6至17歲兒童和青少年的平均水果和蔬菜攝取量均低於建議水平。

盧寵茂指出,衞生署一直採取貫穿人生歷程的介入措施,向兒童和青少年推廣健康生活模式。衞生署於上一學年亦參考世衞和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倡議的《健康促進學校框架》,推出「全校園健康計劃」。該計劃為參與學校提供專業建議和全面支援,根據學校情況和學生的健康需要檢視和制定有關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的措施,讓校園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健康環境。此外,環境及生態局亦在不同層面推廣少鹽少糖的飲食文化,鼓勵學童建立健康飲食的習慣。

盧寵茂表示,委員支持政府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認同以針對性資助(包括資助化驗費及藥費等)作誘因,鼓勵45歲或以上未曾確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市民透過配對家庭醫生參與。參加者在共付模式下,可在私營醫療界別接受高血壓和糖尿病篩查,及早接受治理及作長期的健康管理。

另外,遍布全港18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亦積極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在社區層面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和公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也因應市民不同人生階段的健康需要,協助他們制訂個人化的生活模式,包括戒煙、保持均衡飲食、維持恒常和適量的體能活動等,以預防非傳染性疾病。

盧寵茂表示,政府將繼續協調和推動本地防控非傳染病的工作,與相關持份者共同加強推行跨界別行動,發揮關鍵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