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美國反華組織踢走羅冠聰三個原因

文/卓 偉

海外反中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早前在社交媒體公開發出聲明,宣稱被香港警方通緝的羅冠聰不再是該組織的成員。

羅冠聰曾是HKDC的重要成員,多年來為其鞍前馬後,四處奔走,無功勞也有苦勞,現在突然被割席,甚至連原因也沒有交代,只用了寥寥數十字的聲明就將美國培育多年的「學生領袖」、「人權鬥士」掃地出門,事件自然不尋常,當中既涉及羅冠聰的個人操守、反中亂港圈子的荒唐行徑,亦關係到這些反中亂港組織近年因為無用武之地紛紛面對財赤困局,難以再豢養大批樁腳,更反映西方反華勢力正在調整策略,由明戰轉為暗戰,輿論成了主戰場。在這些因素疊加之下,羅冠聰成為棄子自然順理成章,也再次證明背叛國家背棄香港的人,天下雖大也不會有容身之所。

所謂「香港民主委員會」本身就是「黑暴」產品,也是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一個抓手,在2019年9月由朱耀明的兒子朱牧民和美籍華裔學者許田波共同創立,自稱是無黨派、非牟利的組織,致力維護香港的自由、法治和自治云云,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因應「港版顏色革命」而成立的宣傳平台,旨在集結反中亂港分子,配合西方的輿論戰、媒體戰,並為外國的制裁吶喊造勢。

利用價值被榨乾成棄子

其中,在「黑暴」期間,李宇軒在徵得黎智英批准後,就曾把一份列有144名官員的制裁名單發送給朱牧民,並由朱牧民及HKDC將這份名單交予美國的反華議員,以作制裁之用。多年來,HKDC已成為「黑暴」分子的「集中營」和「避風港」,2021年HKDC換屆,由更激進的周永康接掌董事會主席,梁繼平接任總監,而羅冠聰則擔任「諮詢委員會」召集人。三名極端反中亂港分子執掌「香港民主委員會」後,更招攬了同樣潛逃海外的許智峯和張崑陽,所謂的「香港民主委員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黑暴委員會」。但現在羅冠聰卻突然被「同道人」掃地出門,當中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據媒體報道,羅冠聰涉嫌在出任立法會議員期間性侵其助理。事發在2018年,羅冠聰被指在一次外訪活動中借醉性侵了受害人,此事在「社運圈」內早已傳遍,當年羅冠聰為保形象,更向外反指其助理是「想出名」「博上位」。最令人側目的是,受害人還指出當年黃之鋒也有份進行性侵。但對於這樣嚴重的案件,卻被這些反中亂港分子以及其幕後勢力強遏下來,最終不了了之,受害人更因此患上創傷後壓力綜合症,時常會不自主地極度緊張,渾身冒汗。

這宗案件由於被強行壓住,成為了「無頭公案」,但公道自在人心,有關消息及傳聞一直在「社運圈」流傳,直到今日在網上仍有大量的內情和討論,早幾年這些反中亂港分子頭上都有光環,被西方媒體吹捧成「民主鬥士」,這些醜聞自然難以發酵,但今時不同往日,反中亂港分子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其醜聞也就重新浮出水面,向外界揭露了這些所謂「民主鬥士」、「社運圈」的荒唐和不堪,這對於依靠政治光環生存的反中亂港組織來說是致命打擊,唯有棄車保帥,與羅割席。

二是經過「黑暴」慘敗以及香港的撥亂反正,這些因「黑暴」而生的組織普遍面對嚴重財困,美西方眼見在香港已經難以掀起大浪,加上本國經濟同樣困難,近年相繼大幅減少撥款,亂港資金僧多粥少,老牌的反中亂港組織尚且要勉強維持,更何況HKDC這些新組織。

美西方不是開善堂,多年來資助香港的「反對派」組織政黨,扶植眾多政客、所謂社運分子,不是為了什麼投資香港民主事業,而是要在香港培養大批政治代理人,以配合其「港版顏色革命」圖謀,通過暴力政變,主導香港選制,奪取香港管治權,最終由這些代理人管理香港,這是「顏色革命」的主要配套,美西方每年撥出重金目的正在於此。

改變策略收買網媒大造水軍

但現在香港已經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外國代理人已不可能進入建制,暴力政變更是天方夜譚,羅冠聰等人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豢養一兩個作「政治花瓶」或許問題不大,但卻不再是來者不拒。羅冠聰本身志大才疏,不學無術,加上品德操守有虧,在「社運圈」聲名狼藉,既然反中亂港組織「莫財」,自然乘機將其掃地出門,以減少使費。而且,周永康等人雖然是羅冠聰「手足同道」,但資金就這麼多,「少隻香爐少隻鬼」,自然落井下石,減少競爭者。

三是反華勢力正在調整對港策略。過去培植代理人,然後通過選舉奪權的一套已經功敗垂成,大規模的騷亂亦難再來,再花大筆資金維持反華組織,是穩賠不賺的投資,美西方當然不會傻得繼續投入。

現在美西方針對香港的策略主要就兩條:一是不斷抹黑、削弱香港的營商環境,通過各種聲明、警示,無所不用其極對香港潑污,打擊香港經濟,挑動社會不滿,在香港煽風點火。二是主力放在意識形態的爭奪,投入資金成立大量網媒及網絡水軍,由潛逃外地的反中亂港分子經營,對香港進行各種抹黑、搞局,發動「認知戰」和「心戰」。近年各種「反對派」網媒如雨後春筍,西方媒體全面配合,足以說明美西方最新策略,在這個策略之下,羅冠聰等人自然沒有多大價值,成為棄子也是理所當然。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來源:大公報A13:評論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