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社評|主動創新求變 永保常青免被淘汰

開業38年的連鎖健身中心舒適堡,昨天在官方網站宣布即日起暫時全線結業,以待重整業務。舒適堡結業與租金高企、自身經營不善有直接關係,也啟示本港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各行各業須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問題,實現發展迭代更新、轉型升級,才能永保常青、避免被時代淘汰。

舒適堡於1986年創辦,是本港最早創立的連鎖式健身美容中心,業務遍及港澳、內地,全盛時期在本港擁有23間分店,曾在內地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等大城市開設分店,最高峰時分店多達56間。舒適堡所有健身中心均設有多元化歐美進口健身器械、瑜伽及健康舞室、心肺功能鍛煉區、重量器械訓練區、拳擊訓練區及雜誌區等,部分健身中心設有桑拿及蒸氣浴室。該集團曾與多位藝人合作,最為人熟悉的代言人是著名藝人郭富城,成為該集團的生招牌,帶來不少效應。直至結業前,舒適堡仍是本港四大連鎖健身美容集團之一,擁有逾150萬名客戶。

近年有關舒適堡結業的傳聞揮之不去,其暫時全線結業消息一出,引起網民熱議,普遍對其結業並不意外。因為舒適堡與本港其他連鎖式健身美容集團的經營模式類近,均十分依賴分店數量、提高客流、擴大收入,導致租金、人手成本壓力沉重,一旦經濟不景,客流減少,容易入不敷支,經營難以為繼。舒適堡的結業通告就指,疫情過後,雖然香港經濟環境逐漸改善,但若干分店業主仍維持高企租金,形容結業是萬分無奈的痛苦抉擇。

舒適堡的銷售手法多年來亦備受爭議,包括健身教練在內的僱員,薪金很大程度和銷售業績掛鈎,造成僱員只重銷售、忽略服務;以禁錮強制手法逼顧客購買服務、採取預繳式收費屢見不鮮,不時有市民投訴被騙,這也是本港健身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舒適堡3年前曾擔當「接收」角色,為當時全面結業另一間連鎖健身中心會員,完成剩餘會籍及私人教練課程。殊料如今舒適堡自身難保,等待被「接收」。舒適堡由盛轉衰、最終結業,可說是本港健身行業的縮影。數十年前,健身行業方興未艾,經營者購置精美進口器械、配備完善設施,聘請當紅明星當代言人,一時間令健身運動成為潮流,消費者趨之若鶩,集團乘勢大肆擴張,短時間內收穫豐厚紅利。隨着競爭者不斷加入,行業激烈白熱化,盈利攤薄,經營者又不能以創新優質服務做大「市場的餅」增加收入,反而竭澤而漁,難免陷入惡性循環。

舒適堡結業不僅警示本港健身行業,其教訓足以引起本港各行各業重視、反思。本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又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城市、旅遊之都,曾經在東南亞獨領風騷。由於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內地持續改革開放,周邊城市發展後來居上,外圍經濟不明朗因素複雜多變,本港各行各業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例如因業界生態明顯改變,本港金融業、航運業、旅遊業以往「躺着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全港各界必須深刻理解「傳統優勢不是一成不變,金字招牌亦不是一勞永逸」的道理,香港絕不能怨天尤人、坐困愁城,必須順勢而為,順時而為,建立新優勢。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曾指出,「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相信香港積極守正創新,改革不能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舊做法舊模式,創出新做法新模式,擁抱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巨大機遇,一定能實現新突破、再創新輝煌。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