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走深走實4|「黑求恩」在華30餘載 救死扶傷傳播中醫

 

(大公報 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1938年,加拿大醫生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中國革命嘔心瀝血,救死扶傷。時隔46年後,來自馬里的非洲小伙迪亞拉踏上中國土地,他潛心11年學習中醫醫術,獲得世界上第一位黑人中醫學博士稱號。在華30餘載,他深入雲南偏遠鄉村,培養了5000餘名村醫。面對災難,無論是抗洪一線還是抗疫前沿,他都挺身而出,救死扶傷,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黑求恩」。「中醫藥不只對中國人有效,在全世界也是難得的瑰寶。」迪亞拉對《大公報》表示,作為中醫藥對外傳播大使,他不僅將中醫藥帶到非洲,更要帶到全世界。

1984年,年僅20歲的迪亞拉從遙遠的非洲馬里來到中國,踏入北京醫科大學普外科殿堂。在校期間,他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並於1986年進入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11年後,他取得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成為全世界第一位獲得中醫博士學位的外國醫生。

迪亞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成都一家醫院中醫門診科坐診。由於國籍和膚色,許多患者怎麼也不肯相信他的醫術。「剛開始沒有一個病人找我看病,到診室的人不是被嚇跑,就是直接拒絕。」

第三天,他用流利的中文對患者說:「我給你看病,治不好我分文不要。」他就這樣爭取到了第一個病人。迪亞拉不僅治好了這位病人,等她再來醫院時,還介紹了不少朋友一起過來。口口相傳之下,黑人中醫迪亞拉逐漸站穩腳跟。

雲南義診 施針救活心臟病患者

1997年的一天,迪亞拉在成都街頭無意間遇到大學同學比爾,在他的推薦下,迪亞拉加入無國界醫生組織。無國界醫生的項目讓迪亞拉第一次深入中國偏遠鄉村,他發現鄉村百姓的醫療資源很差,愛滋病、麻風病、先天性心臟病這些病患群體讓他觸目驚心。

有一次在雲南一個鄉村義診,迪亞拉遇到一名心率異常多日的重症患者,由於當地道路封閉無法轉院,在沒有其他藥物的情況下,迪亞拉用針灸術成功將患者的心率從200多次/分鐘降至正常範圍,挽救了患者生命。

深感當地村級醫療水平低下,迪亞拉投身到培訓公益事業,他和當地政府申請,自掏腰包讓鄉村醫生來免費學習。僅在雲南紅河州,迪亞拉就培養出3000多名村醫。

現在迪亞拉把時間分成兩半,一半在成都行醫,一半堅持在雲南做公益項目,先後救治了雲南麻風病患者2400餘人。扎根中國30餘年,他不但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還掌握了粵語以及四川和雲南等地的方言。他的診室絡繹不絕,很多人慕名而來,他也早已成為當地名醫,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黑求恩」。

作為「一帶一路」促進民心相通的紐帶和橋樑,中國援非醫療隊取得豐碩成果。60多年來,中國累計向48個非洲國家派遣醫療隊員2.5萬人次,診治患者約2.3億人次。「中醫藥不僅對中國人有用,在全世界也是難得的瑰寶。」迪亞拉說。

冀用中醫藥服務非洲人民

「前陣子我回到故鄉,許多病患找我諮詢中醫,很多人病情比較嚴重,在當地可能被誤診了。其中有一個腫瘤患者,我重新給他開了藥方交給醫療隊隊長,醫療隊根據我的建議重新給這個病人治療,通過中醫藥的干預,他的病情得到改善。」迪亞拉說,在非洲民眾心中,中國已成為可靠的醫療援助夥伴。「我希望用中醫結合非洲傳統醫藥,為非洲人民健康服務。」

迪亞拉在海外不遺餘力宣傳中醫藥。(受訪者供圖)

棄西從中|世界首位獲中醫博士學位的外國醫生

「我父親和爺爺都是馬里當地有名的西醫,原本到中國來是想成為一名精深的西醫,但一次偶然的同學扭傷事件改變了我的志向。」在醫務室,迪亞拉目睹中醫僅用銀針迅速緩解同學疼痛,激發了他對中醫的濃厚興趣,使他決定「棄西從中」。

對於外國人來說,中醫學藥理深奧,《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中醫經典皆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作為昔日西醫學霸的迪亞拉,中醫首考僅得40分,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不及格。

「當時我焦急萬分,但我對中醫真的非常喜歡,不想半途而廢,於是買來辭海、古漢語詞典等,一發現讀不懂的古文,立刻拿出工具書對照參考,厚厚的一本《康熙字典》,很快就被翻爛了。」迪亞拉告訴記者,除了讀古書,閒暇時還聽古戲、看古裝劇,甚至背誦《黃帝內經》。「毫不誇張地說,那段時間幾乎做夢都在學古漢語。」8年苦讀,迪亞拉最終完成本碩連讀。

1994年,迪亞拉自費報考成都中醫藥大學,師從「神針楊」楊介彬教授,三年後順利拿到博士學位,成為全世界第一位獲得中醫博士學位的外國醫生。

(來源:大公報A4:要聞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