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之聲|善用創科優勢 發展新質科技

8月11日,科考隊員在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進行檢查。(新華社資料圖)

文/陳勇

中國科技事業發展近年取得長足進步,除了航天科技外,海洋科學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中國遠洋科考船「深海一號」攜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日前順利完成了深海羽流絮凝實驗,取得良好效果,再次展現中國海洋科學實力持續增強,對提升國家的硬實力及綜合國力均有正面影響,令人鼓舞。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綜合國力大大提升,科技成就更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中國海洋探測能力不斷提高,為全球海洋環境的探測、防災及開發能源等方面帶來裨益。上月中,「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航次首潛,這也是「蛟龍號」作為中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第300次下潛。

當前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同時也深刻重塑全球發展格局。習近平主席在今年6月舉行的全國科技大會發表講話時,強調中國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今年7月圓滿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亦提出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擺在重要位置。

在這發展大勢中,國家向來對香港寄予厚望,包括把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去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35年將河套區打造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令人欣喜的是,戰績彪炳的「蛟龍號」於本次任務結束回航時,將在本月底停靠香港,並舉辦研討會,足見國家對香港創科的重視和支持。

事實上,香港向來匯聚世界頂尖專才,《香港創科人才指數2023》報告顯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人才庫已初具規模;同時,香港多所高校正與內地展開深入合作,承擔着許多國家重要的創科任務,未來可為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多貢獻。

話說回來,特區政府近年雖然大力投入逾2千億元發展創科,但仍遠低於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投資水平,未來還有賴社會各界共同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目標,增大投資參與。正如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所說,香港得天獨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風向標」。相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不但能邁進創科新時代,也能促進經濟多元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