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階層 香港打造「幸福屋邨」

左圖:蝴蝶邨在幸福家族·繽fun屋邨計劃下,已完成外牆粉飾及小型改善工程。右圖:天晴邨按綠綠家園計劃,完成園境種植美化。下圖:模型顯示,在升降機外設斜櫈方便居民靠着休息等,體現「樂齡安居」、「家社互聯」的幸福概念。

(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房屋局推出「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新建公營房屋及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指引涵蓋八大概念,包括活力健康、樂齡安居等,並詳細解釋逾50個幸福策略及170多個設計建議,例如善用屋邨空間,增設緩跑徑、健身設施等;在電梯內設置斜櫈、在大堂加設扶手。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幸福設計」概念是在居民意見中歸納出來,形容指引以人為本、有溫度;公屋加入「幸福設計」概念後,成本與現時相若,日後承辦商採納指引能增加中標機會。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幸福設計」指引,為公營房屋居民打造更舒適的公共空間、設施及屋邨環境。房屋局昨日公布「幸福設計」指引,分為八大概念,包括地方形象、增值上流、城市連結、家社互聯、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和跨代共融,以及一本空間指南。整套「幸福設計」指引將於本月12日的專題研討會發布。

憑細節設計 助長者外出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團隊去年考察17區共26條屋邨,訪問逾3000名公屋居民意見,討論範疇包括遊樂康體設施、綠色生活、生活配套、無障礙及通用設計、跨年齡層的融合生活和發展、社區通達度等,總結下制訂出「幸福設計」指引。

何永賢舉例,過去有長者渴望外出但擔憂跌倒,因此指引建議在電梯內設可倚靠的斜椅、扶手、加強樓層辨識度、在信箱安裝掛鈎、適合長者及小朋友高度的座椅,何永賢相信上述「小細節」可推動長者多外出走動,「長者習慣外出,就會認識到新朋友,到時相約打太極、飲茶」。

記者會展出多個空間例子模型,例如在「幸福小聚」模型中,升降機內設斜櫈,方便居民靠着休息;信箱旁加設扶手及掛鈎,讓居民取信時暫掛重物;大廈大堂設不同高度的座椅及扶手等;在「康健共樂空間」模型中,建議善用屋邨範圍,增設緩跑徑、健身設施、遊樂場、草地;而在「流動服務區」模型中,指引加強流動服務車的配套,例如停靠位置附近設置社交座椅、充電、康體共樂設施等,方便居民等候服務時使用。

即將落成公營房屋同樣會加入「幸福設計」指引的設計元素。房屋署助理署長(屋邨管理)康榮傑表示,屯門業旺邨二期設有單車泊位,因鄰近單車徑及緩跑區;至於屯門顯發邨亦會加入歷史古蹟活化元素,期望透過日常細節,提升居民幸福感。

按需求科技 作定期更新

何永賢預料公屋加入「幸福設計」概念後,成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指出增設社交座椅、掛鈎等屬資源整合的一環,「本來預了資源作翻新,翻新時是否可引進年輕團隊、同事參與多些。」她期望日後建築公司投標時可加入「指引」元素,增加中標機會。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葉文祺指出,一般房屋建築周期為四至五年,即除了部分較簡單的粉飾工程和個別先導項目,「指引」的較大規模應用將發生在至少數年後,其間將有更新的科技和設計出現,社會環境和人口也在持續變化,建議「指引」能持續維持定期更新,不斷吸納新設計和識別新需求,以有效促進香港公共屋邨的可持續發展。

透視鏡|幸福居所 不分階層

文/蔡樹文

政府公布推出以居民為本的「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日後新建公營房屋及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

為改善現有公營房屋的公共設施和未來公營房屋的規劃及設計,當局推出以居民為本的「幸福設計」指引,期望公營房屋成為社會實踐幸福設計的起步點,將幸福概念逐漸推廣到其他的項目,甚至未來的小區設計。

香港公營房屋經歷過不同發展階段,從前的徙置區,只求為居民提供安身之所,廁所、廚房一概欠奉,家家戶戶在走廊煮飯,使用公共廁所,小朋友在天台上課,更遑論公共休憩空間。之後,屋邨及單位設計不斷變更,讓居住環境更加人性化。特區政府推出公屋公共設施「幸福設計」指引後,相信居民入住新型公屋後,定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及獲得感。

由政府牽頭對新公屋制訂「幸福設計」指引後,對未來的私營屋苑起到帶頭示範作用,將刺激私營屋苑規劃及設計上更加人性化。長遠而言,讓香港成為更加宜居城市,可考慮將「幸福設計」指引概念,引入城市規劃及批地條款當中,讓市民無論階層,都可生活在幸福居所。

(來源:大公報A7:要聞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