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ESG標準化之路專訪 | 董戰峰:構建本土化ESG體系 助推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研究所所長董戰峰。

專家簡介:

董戰峰,博士,研究員,博導,九三學社中央資環委副主任兼秘書長,九三學社北京市委資環委主委,現任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研究所所長,兼任企業綠色治理(ESG)中心主任等,主要從事資源與環境管理,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擔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經濟學分會主任等國內外學術團體的理事,擔任《生態經濟》編委會主任,《環境科學研究》編委等國內外多個學術期刊編委。牽頭承擔了40餘項國家與部級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環境保護科技獎一等獎等10餘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項以及5項榮譽獎。作為核心專家參與國家40餘項生態環保立法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主持出版叢書3部,著作20餘部。

一、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下,中國構建本土化ESG體系有何重要意義?

首先,構建本土化ESG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ESG框架能夠引導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關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這與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一致,ESG體系還能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提升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了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本土化的ESG體系更能與建設美麗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國家戰略高度契合。構建本土化ESG體系有助於推動中國企業更好地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示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其次,構建本土化ESG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土化ESG體系的構建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特點。例如,中國的經濟結構、能源消耗模式、社會文化和法律法規與西方國家有較大差異,直接照搬國際ESG標準難以適應中國的實際情況。通過本土化,ESG體系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指導中國企業在推動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處理好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者之間的平衡。同時,本土化ESG體系的構建還將有助於推動全球ESG標準的發展。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ESG領域的實踐和探索將對國際ESG標準的制定和完善產生積極影響。通過積累實踐經驗,中國有望在國際ESG領域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二、您如何評價中國目前的ESG實踐進展?

近年來,中國的ESG實踐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在政策推動和企業實踐兩個方面。首先,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其中明確了「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ESG)」,2024年4月份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相繼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5月份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6月份國資委印發了《關於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初步形成了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穩步推進ESG準則體系建設的頂層機制。其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開始認識到ESG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許多企業開始發布獨立的ESG報告,披露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碳中和、綠色供應鏈等項目。例如騰訊等科技巨頭在推進碳中和、綠色技術創新等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

然而,中國的ESG實踐整體上仍處於起步探索實踐階段,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ESG理念的普及度和實施深度還需進一步提升。一些企業在ESG信息披露上仍顯不足,缺乏透明度和系統性,影響了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對企業ESG表現的全面了解。此外,儘管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實踐較為廣泛,但在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許多企業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未來,隨着政策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和市場機制的逐步成熟,中國的ESG實踐有望得到更大範圍的推廣和深化。特別是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企業將更注重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為中國的ESG實踐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三、中國在推進ESG過程中面臨哪些關鍵挑戰?

中國在推進ESG過程中面臨着多重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標準制定、信息披露、社會認知和企業執行力等方面。

一是標準的統一性問題。目前,中國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本土實際的、統一的ESG標準。儘管許多企業開始參考國際標準如GRI(全球報告倡議)和SASB(可持續性會計標準委員會)標準,但這些標準並未完全適應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和治理模式與西方國家有顯著差異,直接照搬國際標準可能導致不適用或執行難度大。

二是ESG信息披露的挑戰。儘管國家出台了一些指導文件,要求企業進行ESG信息披露,但在實踐中,一些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夠透明,甚至存在「披露不充分」或「選擇性披露」的現象。這不僅影響了外界對企業ESG表現的評估,也削弱了ESG實踐對企業內部管理提升的實際效果。

三是公眾認知的挑戰。儘管ESG理念在中國逐漸得到推廣,但在資本市場和社會層面,ESG投資理念的普及度還相對較低。投資者對ESG的認知不足,導致ESG投資需求不高,進而影響企業在ESG方面的投入和實踐積極性。

四是企業執行力和實踐深度的挑戰。許多中小企業在推動ESG實踐時,往往受到資源、技術和管理能力的限制,難以有效實施全面的ESG戰略。此外,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大,但在社會責任和治理結構的完善方面投入不足。

要應對好這些挑戰,中國需要在政策、標準、市場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同步發力,形成一套系統性的推進機制,確保ESG實踐的全面落實。

四、中國在ESG標準方面應該如何考慮?

在制定ESG標準方面,中國需要綜合考慮本土化需求與國際接軌的平衡,確保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ESG標準的制定方面,一是緊密結合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如在環境指標上,標準要更加切合碳達峰碳中和、美麗中國等戰略要求,關注中國特有的環境挑戰,如大氣污染治理、水資源管理和生態修復等。此外,社會責任指標應反映中國的社會文化和發展階段,重點關注鄉村振興、勞動權益保障等領域。二是積極銜接現有國際ESG標準。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充分吸納GRI、SASB等標準要求,但不能簡單照搬,邀請各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與,確保標準能夠反映不同產業和地區的實際需求。同時,鼓勵各行業根據其特點制定細化的ESG標準和指標,使標準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

在標準實施方面,一是需要建立健全監測和評估機制。這包括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定期對企業的ESG表現進行評估,並對未達到標準的企業進行整改和督導。此外,標準的實施應與企業的激勵機制相結合,如通過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手段,鼓勵企業積極踐行ESG。二是需要加強與國際組織和標準機構的合作。在推動本土化標準的同時,提升中國在全球ESG領域的影響力。通過這種方式,中國不僅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內企業的發展,也能為全球ESG標準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五、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的背景下,您認為ESG發展的思路是什麼?

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的背景下,ESG發展的思路應聚焦於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

一是在環境保護方面,要着重強調企業的生態責任,推動綠色轉型。企業應加大在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修復方面的投入,實施嚴格的環保措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政府要出台政策激勵企業採用清潔能源和綠色技術,鼓勵企業通過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在社會責任方面,要着重關注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企業應履行好社會責任,保障員工權益,促進社區發展,特別是在推動鄉村振興和扶貧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企業還要注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高質量、安全的產品和服務。此外,企業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捐贈、志願服務等形式回饋社會,增強社會的整體福祉。

三是在公司治理方面,要着力提升企業的治理水平,強化透明度和問責機制。企業要建立健全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機制,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同時,應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防範企業運營中的各類風險,保障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此外,企業還要注重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利益相關方關係,確保企業治理的公開透明。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背景下的ESG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營造有利於ESG發展的環境。企業要將ESG理念融入企業戰略,推動業務與ESG目標的深度融合。社會則通過監督和參與,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

六、中國推進ESG體系的重點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推進ESG體系的建設,需要從政策引導、標準體系、信息披露、能力建設和公眾教育等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出台相關法規和激勵政策,引導企業主動踐行ESG。比如,通過稅收優惠、綠色金融支持等措施,激勵企業加大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方面的投入。同時,考慮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小企業開展ESG實踐。

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建立統一的、本土化的ESG標準體系尤為關鍵。標準的制定充分考慮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結合國家戰略和產業特點,形成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中國特色的ESG標準體系。標準要明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為企業提供清晰的指引,確保ESG體系的有效實施。

三是強化信息披露。企業要定期公開ESG相關數據,增強透明度,為投資者和社會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政府需要制定明確的披露要求,推動企業採用統一的披露框架,同時建立監督和評估機制,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四是提高能力建設。企業需要提高自身在ESG領域的專業能力,通過培訓、諮詢等方式,增強對ESG標準的理解和執行力。同時,應培育一批專業的ESG評價機構和人才,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ESG評估和諮詢服務,推動企業在ESG方面的持續改進。

五是提升公眾教育和社會認知。政府和社會組織要加大對ESG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和投資者對ESG的認知度,增強社會對企業ESG表現的關注。通過教育和宣傳,逐步形成全社會重視ESG的氛圍,推動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七、中國在ESG信息披露機制方面如何推進?

一是政府加大對ESG信息披露的政策引導和法規建設。當前,中國已經出台了一些針對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但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擴展至更多行業和企業。通過制定強制性的披露標準和指南,明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方面的披露要求,確保企業的信息披露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科學多層次的本土化披露框架。借鑒國際經驗,推動企業採用國際通行的ESG披露標準,如GRI、SASB等,同時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開發符合國情的披露框架。這種本土化的披露框架應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能夠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需求。例如,對大型企業和高污染行業的披露要求可以更為嚴格,而對中小企業和低碳行業的要求則應考慮其實際能力和負擔。

三是建立信息披露的監督和評估機制。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企業的ESG信息披露進行審查和監督,確保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可以引入第三方審計機制,由獨立機構對企業的ESG報告進行審計和認證,提升信息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四是推進數字化信息披露平台的建設。通過搭建統一的ESG信息披露平台,企業可以更加便捷地提交和公開相關信息,投資者和公眾也可以更加方便地查詢和比較企業的ESG表現。這不僅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效率,也增強了企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和透明度。此外,政府積極推動企業在信息披露中應用新的技術手段,如大數據、區塊鏈等,以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透明度。例如,區塊鏈技術可以用於記錄和追蹤企業的環境數據,確保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從而增強社會對企業信息披露的信任度。

八、中國應如何開展ESG評價能力建設?

中國在開展ESG評價能力建設方面,需要從人才培養、機構發展、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統籌推動。

一是加強人才培養。中國需要培養一批具有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ESG評價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領域的知識,還要熟悉國內外的ESG標準和評價方法。高等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應開設相關課程,提供系統的ESG教育培訓,同時鼓勵企業內部開展針對性的ESG培訓,提升管理層和員工的ESG意識和能力。

二是發展專業的ESG評價機構。目前,中國的ESG評價市場尚處於初級階段,評價機構數量有限,評價方法和工具也相對缺乏。政府應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推動ESG評價機構的發展,鼓勵更多的第三方機構參與到ESG評價工作中來。這些機構應具備獨立性和公信力,能夠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科學、客觀的ESG評價服務。

三是提高技術創新。中國要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提高ESG評價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企業的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和治理結構進行全面分析,發現潛在的風險和改進空間。人工智能可以輔助進行複雜的ESG數據處理和趨勢預測,幫助企業優化ESG戰略。而區塊鏈技術則可以用於提高ESG數據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增強評價結果的可信度。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參加國際ESG標準制定和評價實踐,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的ESG評價經驗。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ESG評價能力,還能在全球ESG領域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政府要鼓勵國內的ESG評價機構和專家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和論壇,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ESG評價體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