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優計劃首納港校 教育部鼓勵兩地研究生跨校學習交流任教

港大入選第二批「國優計劃」試點高校名單。圖為港大校園。(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國家教育部20日發布《關於深入推進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第二批「國優計劃」試點高校名單,重點為中小學培養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兩所香港地區高校入選,這亦是香港高校首次加入「國優計劃」試點。教育部鼓勵內地與香港「國優計劃」研究生跨校學習、交流,重點支持內地「國優計劃」研究生赴香港學習教師教育課程,在香港進行教育實踐;鼓勵內地在香港學習教師教育課程的「國優計劃」研究生留在香港任教,支持香港試點高校的「國優計劃」研究生免試認定並到內地任教。

據悉,「國優計劃」是教育部於2023年啟動的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該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首批試點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6所部屬師範大學等共3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承擔培養任務。據統計,共有6,292名優秀學生報名,錄取1,636人,其中94.01%的學生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94.13%的學生攻讀理學、工學門類研究生,同時學習教師教育課程。

計劃實施一年取得積極成效

國家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表示,「國優計劃」實施一年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實行「研究生教育+教師教育」,支持符合條件的理工類研究生同時取得教育碩士學位,成為中國首個雙研究生學位授予項目,推動理工科高校與高水平師範大學聯合培養科學類課程教師,夯實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打造優秀教師培養品牌,發揮示範引領的作用。

港中大表示,將打造符合國際一流標準的高水平高標準的教師培養課程體系。圖為港中大校園。(資料圖片)

今次《通知》明確,從2024年起,第二批試點高校通過推免等接收優秀理工科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理學、工學門類有關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或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也可面向在讀理學、工學門類的研究生進行二次遴選,重點為中小學培養一批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

國家教育部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支持「國優計劃」研究生培養工作,每省份推薦不少於5所省域內優質中小學作為「國優計劃」教育實踐學校。要求試點高校加強「國優計劃」統籌領導,完善招錄考核流程,切實遴選有志從教且適合從教的學生攻讀,並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與教育家精神引領,重視人工智能、交叉學科、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相關課程建設,注重教育與理工農醫結合,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

鼓勵內地生赴港學習

國家教育部還鼓勵試點高校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理工科高校與高水平師範大學聯合培養科學類課程教師。《通知》特別提出,鼓勵內地與香港「國優計劃」研究生跨校學習、交流,重點支持內地「國優計劃」研究生赴香港學習教師教育課程,在香港進行教育實踐。同時明確了跨校聯合培養和雙研究生學位授予的具體要求。

「國優計劃」研究生享受免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認定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簡稱免試認定)改革政策。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據「國優計劃」研究生取得的中小學教師資格學段與學科,開闢從教服務「綠色通道」,精心組織專場招聘會,積極推動「國優計劃」研究生到中小學任教。鼓勵各地探索試點高校與優質中小學建立「訂單」培養合作關係。支持各地通過到崗退費等方式吸引「國優計劃」研究生從教,納入公費師範生管理。鼓勵內地在香港學習教師教育課程的「國優計劃」研究生留在香港任教,支持香港試點高校的「國優計劃」研究生免試認定並到內地任教。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主任尹弘飆日前參加「國優計劃」工作交流會時表示,港中大將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優質教育資源,打造符合國際一流標準、立足大灣區教育實踐、厚植家國情懷的高水平高標準的教師培養課程體系。同時,將利用好大灣區的優質教育實踐,為學生在本港中學提供見習、參訪、交流等活動,又會在內地,尤其是在大灣區的學校中,開展教學技能展示和培訓。

促進教育體系互補 造就「代有人才出」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從師資人才入手對新一代從小做好科技教育,可說是科技興與強的根本。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今次第二批「國優計劃」將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納入試點院校,除了在教育科技人才機制創新突顯了香港的角色外,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以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在宏觀及微觀層面,更具有重要意義。

從宏觀上看,這有助於促進兩地創科學習交流、打通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師資和推動STEAM教育發展,同時可促進兩地教育體系的互相學習和提升、優勢互補,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推動教育現代化和科技創新,更有助進一步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香港與內地教育互聯互通,運用香港國際化、豐富多元的創科教學資源和方法等獨特優勢,為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貢獻香港力量。

引進內地人才 補港專才缺口

在微觀處想,一方面,此舉能引入內地研究生人才,補充香港長期缺乏的STEAM專科教師專才缺口,可照顧到香港學生的學習及發展福祉及需要。另一方面,這無疑擴闊了理工科畢業生的就業出路,有更大的誘因令他們投身原本需要通過教師資格試或教育文憑才可進入的科學教育行列。當然,後續相關的教育專業培訓不能欠缺更不可忽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創科需要人才,而人才亦需要依賴人才去培養,如何能使其可持續性發展,做到「江山代有人才出」,而且是有大量的人才,「國優計劃」將香港的大學納入其中,確實為一創新性的好開始。

港教育界:長遠助升兩地STEM師資素質

就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首次獲納入「國優計劃」試點,香港文匯報訪問了本港多位教育界人士。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主席黃建豪表示對此大力支持,認為此舉可透過整合優質資源、促進跨校學習和交流,支持研究生在兩地進行教育實踐,長遠有助於提升兩地STEM領域的師資素質,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有遠見的舉措。對香港中小學來說,更有助引進更多高質素教師,可以改善教學質量,滿足本港STEM專科教師需求,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兩地互取所長 借鑑成功經驗

就計劃支持內地高校研究生赴港學習教師教育課程,及香港試點高校研究生免試認定到內地任教,黃建豪表示,香港擁有國際化教學環境及先進教學法等優勢,「這些將為來港研究生帶來更廣泛視野和學習機會」,而內地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方面較豐富,同時具有人口優勢,「則可為香港研究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教學實驗場所。」對內地學校來說,熟悉跨文化交流和創新教學的香港研究生前往任教,亦能豐富其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育界指,長遠滿足本港STEM專科教師需求,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圖為小學生設計的濾水器。(資料圖片)

但他提醒,應當要注意具體實行細節,例如跨地區教學語言、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加強相應的師資培訓和課程設計,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認為,「國優計劃」首次納入了香港的大學,可讓兩地理工科研究生各自到內地及香港進行教育實踐實習,是「真正在教育領域做到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個非常有象徵意義,亦有實質效果的雙向舉措」。

他提到,內地和香港現時都缺乏STEM教育的師資,計劃拓闊了兩地STEM領域畢業生的出路,讓有志於從事教育的理工科學生多一個機會和選擇。

香港特區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建議,特區政府教育局應有明確、清晰的政策方向及措施,善用「國優計劃」吸引人才,為本地STEM教育出力,以配合國家與香港的教育需要。

他指出,內地近年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人等科研發展迅速,STEM相關教學法與資源多樣化,側重點與內容與本港有差異,期望計劃促進兩地師資交流合作,互相借鑑成功的科普教育經驗,最終讓學生受惠。

朱國強表示,香港大學的師範教育於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照顧個別差異、特殊教育等方面有優勢,相信兩所港校培養的「國優計劃」研究生藉免試認定到內地任教時,可把本港經驗帶到內地,但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亦不能忽略本地的STEM支援及專業培訓,應同步強化本地教師對STEM教育的認知,並優化相關的課程框架。

選拔樂教適教尖子 為中小學育良師

由2023年開始,國家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選拔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在強化學科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系統學習教師教育模塊課程,包括參加「教育實踐」,為中小學輸送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

「國優計劃」有兩種選拔方式:

一是「推免」選拔,即是「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具備高校推免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向試點高校提出申請,經考查合格可通過推免方式被錄取為「國優計劃」研究生,攻讀學術學位或專業學位研究生。

二是在讀研究生二次遴選,試點高校面向非教育類研究生進行二次遴選,結合學生專業課成績和面試等綜合考察學生從教潛質,按照「優中選優,嚴格規範」的原則,遴選「國優計劃」研究生。

「國優計劃」培養高校通過自主培養或與師範院校聯合培養的方式,為「國優計劃」研究生系統開設教師教育模塊課程,包括不少於18學分的教育學、心理學、中小學課程教學、科學技術史等內容,以及不少於8學分的教育實踐,強化師範生專業素養培養與教學基本功訓練。支持培養高校為推免錄取的「國優計劃」研究生設計教師教育先修課程,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指導學生從本科第四年開始學習;鼓勵高水平高校面向全體在讀學生普遍開設教師教育選修課程,「國優計劃」研究生本科階段選修教師教育課程所獲學分可計入「國優計劃」研究生培養相關模塊課程學分。

參加研究生支教團的「國優計劃」研究生,支教實踐可計入「國優計劃」研究生培養教育實踐學分。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4/08/21)